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资讯 新车资讯
长城电动汽车败退_长城电动汽车败退原因
zmhk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长城电动汽车败退_长城电动汽车败退原因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长城电动汽车败退的相关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长城电动汽车败退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长城电动汽车败退的相关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长城电动汽车败退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ǵ綯��������
2.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3.2020年1月产销快报-乘用车:开年遭遇重创,九成车企大幅下跌
4.魏建军直呼长城汽车命悬一线!中国品牌销量下降16%
���ǵ綯��������
[汽车之家?行业]上期我们横向解析了五家上市车企的财报(上篇传送门),本期我们将聚焦北汽、江铃及吉利、比亚迪、长城三家民营车企。虽然不是我们有意制造“综艺效果”,但净利润排名后五位的这些企业更受人们关注,其中北汽当前面临最大危机,董事长刚刚换届却面临净利大降、利润奶牛意欲效仿宝马增持股比;江铃净利润逆市大涨,哪个版块在崛起;三家民营上市车企则是中国品牌的代表,他们的经营思路和策略如何?如何应对大环境带来的挑战?带着这些看点,让我们走近本期财报解读。
■吉利:赚得不多但被资本看好
就上半年来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吉利汽车实现营收368.20亿元,同比下滑23%;净利润22.97亿元,同比下滑43%。就净利润跌幅看,吉利在北汽、东风、广汽之后,业绩低于人们预期,财报发布当天其港股股价应声下跌。 股市对吉利失望,原因不排除这位优等生此前一直表现得很好,比如2019年全年,吉利以82亿元的净利润仅次于上汽和东风集团,在中国车企中排名第三;而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几乎是拦腰砍,但不能忽略的一个前提是,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车市几近停摆。 但资本市场与股市的反应不同,如多数机构给出的评级是买入或增持,技术分析指数给出的结论是买入。那么吉利为什么会被资本市场看好呢?我们从财报和最新公布的招股书中找找答案。『上半年业绩未影响资本市场对吉利的信心』
首先,从财报看,吉利正开始多条腿走路。财报显示,吉利上半年各业务板块的收入占比为汽车销售91.21%、零部件销售7.64%、使用权及其他1.15%。很多媒体称,作为一家车企,吉利汽车销售业务占比却逐年下滑,吉利在走下坡路,我们却持相反观点。第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汽车市场逐步下滑,说明大家都在存量市场竞争,接下来的市场厮杀只会更惨烈,仅在此处恋战只会反噬自身,不如放大格局找到新生增长点。 第二,吉利找到了新生增长点,因为吉利多年的研发投入正在“收果子”,其中知识产权的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今年上半年收入4.2亿元,占比从2019年的0.44%增长至1.15%;除此以外,零部件的收入也在逐年提升占比,这说明吉利的盈利触角正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这除了增加自己在零部件定价上的话语权外,多领域布局也提升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吉利一直维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近五年的平均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5.4%;其中财报显示,吉利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7.21亿元,同比增长16%。这种魄力除了助力增加知识产权这一新盈利渠道外,也提升了自身竞争力,如今吉利已形成BMA、CMA、SPA和PMA四大全球化基础模块架构,造车效率不断提升。 再次,吉利是组织和资产管理的高手。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他们最担忧的是一家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体量越来越大但组织臃肿、体系紊乱,而吉利的总资产周转率和库存周转率两个指标的综合表现相对突出,说明该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运营能力较强。 最后,吉利在资本运作方面能力较强。比如吉利当前因即将登陆科创板备受关注,这一举动将进一步打开它在国内的融资渠道;而且国内上市后,吉利还将重启与沃尔沃集团的合并谈判,吉利汽车成为超级集团的可能性正在凸显。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此前一直在全球市场低调的兼并购(详见《疯狂兼并购?吉利这些年都买了些啥?》),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主营业务的发展,且现金流相对充裕,如截至6月30日,吉利持有的现金及等价物约202亿元。以上信息表明这家企业对于自身的壮大不是盲目扩张,而是有着自己的节奏。 车市下行大背景下,吉利的车也不好卖,上半年总销53万辆同比跌19%,全年销量目标也由141万辆下调至132万辆;盈利规模也在下滑,净利跌去49%。但从上述分析中我们能够找到资本市场看好吉利汽车的逻辑,而这也是支撑吉利继续成长和壮大的基石。■比亚迪:业务多元化,净利润逆涨超去年全年
比亚迪是唯一一个实现净利润上涨的企业。数据显示,比亚迪上半年营收为605.03亿元,同比微降2%;实现净利润16.62亿元,同比上涨14%,半年净利超过去年全年的16.1亿元。另外,比亚迪扣非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16亿元,同比提升24%。 从业务板块看,比亚迪上半年在汽车业务板块出现下滑,这源于比亚迪的汽车销量也受疫情等大环境影响,汽车总销量下跌30.45%至15.86万辆,但由于多业务均衡发展,比亚迪仍旧实现了盈利水平的逆市增长。这也是我们在看吉利财报时强调的,多业务布局更容易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资本市场也对比亚迪极为看好,在外界关注特斯拉市值飙升时,人们没看到,比亚迪的市值悄然间已超过了中国第一大汽车股--上汽集团。截至9月16日收盘,比亚迪市值达2875亿元,比上汽集团总市值多552亿元。 有人说,比亚迪作为一家车企,聚焦汽车才是主业。显然比亚迪并不这么定义自己,作为一家电池起家的企业,王传福2003年才带领比亚迪闯进汽车板块,随后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半导体等领域,今年还顺势生产了口罩和消毒液业务,比亚迪一直在多元化成长。这是因为技术出身的王传福在创新面前不会轻易认输且坚信通过研发能够打破技术壁垒,而如今独立分拆出去的比亚迪半导体板块,其市值已升至300亿元,证明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确实不容小觑。 在新能源方面,比亚迪在销量上出现大幅下跌,但比亚迪并不是个例。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39.3万辆,同比下降37.4%,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企业陷入亏损,如北汽蓝谷净亏损18.6亿元,在业绩上给北汽集团造成了很大困扰。 不过比亚迪仍坚持对新能源板块的投入,如在合资公司方面,与戴姆勒合资的腾势继续亏损,今年上半年亏损1.06亿元,但比亚迪上半年仍追加了3.5亿元的投资扶持;同时与丰田合资成立的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正式注册成立,双方对等持股各占50%。就当前来说,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面临特斯拉这样的劲敌,但比亚迪长久地投入和努力仍承载着不少人的希望。■长城汽车:崛起的皮卡和海外业务成亮点
通过别有新意的营销,长城汽车今年赚足了声量和关注度,不过这些软实力还未转化为业绩。财报显示,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59.29亿元,同比下降13.17%;净利润11.46亿元,同比下降24.46%。 与比亚迪不同,长城如今仍倚重汽车业务,该板块的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89%,这使其业绩受到汽车销量下滑的拖累。数据显示,长城上半年实现汽车销量39.98万辆,同比下跌13.14%。 今年上半年,受益于皮卡解禁范围扩大,长城的皮卡销量突飞猛进,上半年海内外销量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37.5%,也是长城旗下唯一实现增长的车辆类型。同时得益于全球布局,长城的海外业务正逐步提升,今年上半年海外销售2.6万辆同比增长1.7%。 不过由于较为倚重汽车业务,长城汽车预计今年全年的业绩表现或受拖累,将2020年全年销量目标从111万辆下调到了102万辆,净利润也下调了6.5亿元至40.5亿元。不过长城也正试图拓展自身业务,如成立蜂巢易创、诺博汽车系统、曼德电子电器及精工汽车等零部件公司,今年上半年零部件销售收入也占到了总营收的4.61%,是长城旗下各项收入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板块。■北京汽车:北京奔驰成支柱,戴姆勒增持风雨欲来?
在董事长换届的节点,北汽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北汽股份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营收778.54亿元,同比下降11.6%;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0.47亿元,同比下降65.7%。 从表面数据看,北汽赚到钱了,可喜可贺,但事实却是,北京奔驰相关收入749.2亿元,占到了公司总营收的96%;北京品牌相关收入为29.34亿元,占比总收入4%。也就是说,北京奔驰已成北汽股份的主要支柱,且是唯一的盈利来源。因为北京奔驰今年上半年毛利198.65亿元,而北京品牌毛利为-18.34亿元,亏损依旧。 往年北京奔驰也是北汽的利润奶牛,为何说北汽当下处境就危险了呢?这是因为北汽集团前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曾与戴姆勒谈判,在合适的时机允许戴姆勒增持北京奔驰股比。而戴姆勒此时迫切需要北京奔驰。 一方面,戴姆勒最新披露的Q2季度财报显示,这家巨头第二季度净亏损约153亿元,亟需北京奔驰增加利润贡献填补亏损;另一方面,北汽当前正处领导换届节点,对戴姆勒来说,非汽车行业出身的新任董事长姜德义,或许没有执掌北汽集团14年的徐和谊铁腕,此时效仿宝马提升股比或是最好时机。 就当前来看,戴姆勒想要提升股比,或仍需要跟北汽长时间博弈,因为一方面,就当前业绩表现看,北汽比戴姆勒更需要北京奔驰的利润贡献;另一方面,据知情人士透露,徐和谊辞任董事长前给北汽留了后手,未来北汽可增持戴姆勒股份,以超越吉利成为第一大股东。若上述情况属实,北汽未来可在戴姆勒要求增持北京奔驰股比时增加谈判的砝码。不过对北汽来说,在二级市场收集超过4.69%的戴姆勒股份并非易事,但这对于北汽来说是不得不出的一张牌了,否则围绕自身的危机将来得更快更迅猛。 如今北汽除了萎靡不振的自主板块外,还面临海外品牌提升股比的棘手问题,这对于新上任的姜德义董事长和北汽集团来说都非易事。而按照国家发改委给出的时间节点,到2022年乘用车领域的股比限制将全面放开,前有宝马和大众分别增持华晨宝马、大众江淮股份至75%,后有放开政策支持,如今的北汽烽烟四起,每一步都需小心斟酌。■江铃:营收净利双增长,且净利增幅最大
一直不被看好的江铃汽车,今年上半年的盈利却十分亮眼,是十大中国车企中净利增幅最大的企业。财报显示,江铃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0.73亿元,同比提升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大涨252.98%。此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江铃实现扣非净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136.6%。 从各业务板块的收入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支撑江铃盈利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整车销量的提升,数据显示,江铃今年上半年实现整车销售14.12万辆,同比上升3.33%。江铃在财报中给出的理由则是:开源节流。除了整车销量提升增加了收入外,江铃今年还持续推动降本增效、严控费用支出;看来江铃对于今年车市的严峻形势有自己认识的同时,还迅速梳理了应对方案。 财报显示,江铃今年上半年将销售费用缩减了16.11%至5.92亿元;同时,研发投入也相应减少9.93%至8.24亿元。为了应对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不少车企都采取了减少研发资金规模的方式,因为在疫情等导致的严峻形势前,保证公司资金流的正常运转是第一位。 总结全文:从上述财报分析可以看出,本期的北汽股份面临的情况不容乐观,除了业绩和销量双下滑外,合资公司股东也在虎视眈眈谋求提升股比,若戴姆勒等股东成功增持,将直接降低北汽集团的利润来源。而吉利、比亚迪和长城三家民营车企的表现相对优秀,依然是倚靠自身的造血能力良性发展,且三者的共同点还在于它们都在逐步扩大业务范围,寻求多条腿走路以提升抗击风险的能力,其中多元化布局的比亚迪今年上半年成功抵消了车市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净利大幅提升。江铃则通过整车业务的优异表现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综合上期选手来看,这十大中国车企盈利各有渠道和手段,但就长远来看,需要提醒未能倚靠自主板块及主营业务盈利的企业,因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激烈、更透明,尤其是乘用车股比开放已成悬在多个国有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努力提升自主板块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才是对冲未来风险的最可靠途径。(文/汽车之家?宋爱菊)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首先你要明白,以后什么车型才是主流?当然是新能源 汽车 !在这个行业,国产 汽车 品牌中,除了比亚迪,还有谁?并且比亚迪的车辆,可是远销欧美日的!
长城的成功,可以说完全是H6带动的,如果在10年前,是吉利或者奇瑞,生产出一台10万级的SUV(10年前,10万级别中,是没有SUV身影的),现在的长城就会沦为二线,甚至三线国产品牌了!长城的成功,完全是偶然和幸运的!并不是长城多么有技术,多么有能力!如果长城有这些,也就不会逆向研发本田CRV了!说的笼统点,就是抄袭了!
大家不要看现在长城销量很厉害,等再过几年试试看,如果没有自己核心技术,天天就是模仿,迟早会被 社会 淘汰!
吉利还不一样,吉利收购的车企很多,比如沃尔沃,他们当中,很多车企是有自己核心研发能力的,在关键时刻,可以支援吉利,领克就是最好的例子!不至于被 社会 淘汰!
比亚迪就不一样了,以后将会是新能源的天下!并且比亚迪在很早就布局新能源了,并且现在新能源客车更是远销海内外众多国家,完全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甚至很多外国车企都直接与比亚迪合作,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宣布在2035年停售燃油版 汽车 ,我相信中国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毕竟大国形象在这,如果真到了这个时候,吉利和长城用什么来抗衡?长城柠檬系统这只是混动,并且技术成不成熟,市场还没检验!
一句话,长城是中国 汽车 企业中定位理论运用得最好的企业。
懂品牌营销的人都知道,定位理论是美国的特劳特和里斯共同创立的经典营销理论。而长城背后有一个世界级定位策略合作伙伴,那就是里斯公司。
1,长城的企业战略定位是最清晰的。坚持聚焦SUV领域(燃油车),所有的资源聚焦这一方向;
2,长城的产品品牌定位也很清晰,每个品牌定位都很明确。比如哈弗,SUV领导者,为了实现这个定位,就需要打造H6这么一款SUV常年销量冠军的核心标杆车型,这对于品牌的背书非常重要。再比如魏,中国豪华SUV领导者;欧拉,新一代个性小车;
3,长城的产品品质管理和成本管理在中国品牌中都是顶尖的,所以其产品品质比较稳定,几乎没出过大的什么负面质量问题。长城的成本管理很牛,一度超过法拉利、保时捷,成为全球利润率最高的车企,这个很了不起。利润高了,就保证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扩张发展;
4,长城的企业管理具有军事化风格,反应快,执行力很强。这点比较像华为。因为魏老板也是军人出身,一般老板具有军队经历的企业执行力都很强,强调快速反应,坚决执行,因此企业的运行效率很高。
问题描述内容存在明显错误·自主品牌销量冠军为「吉利 汽车 」
国产 汽车 一线品牌哪些有发展潜力,哪个是现在的销量冠军,未来又会是哪一个呢?相信以下五个品牌是比较有争议的。
仅论销量而言,这个品牌的表现都很抢眼;而目前销量最高的仍然是吉利 汽车 ,这家车企的产品非常全面,覆盖从入门级到中端定位的车辆。同时车辆的设计感普遍不错,现有技术谈不到先进但总还算没有落后,那么吉利能否稳坐销冠的宝座呢?
在上述五大品牌中,吉利 汽车 预计能够稳定在前三名;也就是说销冠的宝座不见得能坐得很稳,因为在内燃机技术层面已经有其他车企实现了超越。比如以直喷发动机为主的长安品牌的轿车,逸动已经实现了销量反超帝豪;而除了帝豪以外,吉利目前并没有其他现象级的热销轿车。
在SUV阵营中长安CS系列的销量始终高于吉利博越系列,所以轿车的热销对于吉利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被反超则有可能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产品布局同样全面的长安 汽车 有望成为下一个销冠。
长安 汽车 目前的技术储备还算充足,比如NE平台的小排量发动机,蓝鲸系列的2.0T;这些机型的实力虽然没有描述的那么强劲,但实际感受也确实不差。在变速箱方面有自主研发的七档湿式双离合,同时也有东安动力的6AT,再加上混合动力平台则足够全面。
曾经的长安 汽车 销量不及吉利是因为产品规划阶段性出现过问题,而且476ZQCF发动机也机油增多过;但随着产品规划逐渐回到正轨,车辆的质量表现也有了质的提升,至此长安 汽车 可能会冲击一个小高峰。
长城 汽车 是两种车型的销量冠军,分别为:
然而皮卡目前还没有转型为乘用车,这会一定程度的限制销量的极限;只有皮卡的年检与轿车相同,长城皮卡才能真正迎来销量的暴涨。而如果能以混合动力技术装备皮卡的话,也许该品牌的皮卡车会迎来一次现象级的热销,之后也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SUV参考哈弗H6即可,这款车已经维持了连续七年多的销冠,哈弗品牌的销量也始终不错;其次坦克品牌推出的越野车也是同类型车的销量冠军,只有定位不够理想且综合水平与哈弗相当的WEY表现比较差。
长城 汽车 有能力成为自主品牌销冠吗?也许真的比较难吧。因为SUV车型的市占率与轿车充其量是伯仲之间,长城 汽车 在轿车方面已经断代太久,这就基本等于失去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皮卡短期内还能以实现销量接近SUV或轿车,未来也只有可能很接近。所以车型的特点决定了长城 汽车 会是三强之一,但很难成为品牌销量冠军。
奇瑞 汽车 是自主品牌里争议最大的,喜欢该品牌车辆的用户认为奇瑞最强,比如正向研发、独立开发平台等等;然而奇瑞成立之初是依托上汽的生产资质,初期主要打造山寨车。在技术研发方面为内燃机与李斯特合作,CVT&4AT变速箱依靠的是收购的DSI澳洲破产的公司的技术,当然吉利也收购了DSI的部分技术。
平台化造车本就不是什么值得标榜的东西,模块化、平台化是为了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仅此而已;而且有平台化造车能力的车企,上述五个哪个都不例外哦。
奇瑞 汽车 在内燃机技术层面曾经是落后于长城、吉利、长安与比亚迪的,在这些车企早已转型直喷发动机的阶段中,奇瑞晚了几年才跟进;而2.0T奥托循环直喷机已经被自主品牌用了很久之后,奇瑞2021年才推出了2.0T的揽月。
重点是变速箱方面万里扬的CVT和奇瑞4AT都不是高标准机型,对于国产 汽车 而言不适合用于价格超过十万的 汽车 ;所以奇瑞只能选择格特拉克或上汽的湿式双离合,所以在能看得到的技术层面,奇瑞 汽车 其实是这五个品牌里最没有发展潜力的。同时因经营问题与五道口公司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而剩下的四家都是再考虑收购哪些外国品牌好了。
比亚迪 汽车 应当会是未来国产 汽车 的销量冠军,因其产品线同样非常全面,目前有轿车、SUV、MPV,规划中的有皮卡和轻客;其次还有热销海内外的商用车型和轨道交通,不过不能否认的是目前的产品规划似乎也才将将步入正轨。
比如轿车推出了秦PLUS DM-i,SUV推出了宋PLUS DM-i,这两款车以混合动力技术实现了超低能耗和不错的性能;重点是价格直接重合了同级别的燃油动力 汽车 ,至此基本等于开始对燃油 汽车 的“围剿”。这要比曾经没有什么竞争力的比亚迪牌的燃油 汽车 有竞争力的多,销量预计会迎来暴增。
技术方面比亚迪的亮点主要是混合动力和纯电平台,混动使用的内燃机虽然是所谓的“专用型”,但放在燃油 汽车 上也都是佼佼者。电驱平台自然无需赘述,目前具备动力电池和电机生产能力的车企似乎还没有第二家,能生产MCU&IGBT这种车规级芯片的车企就这么一家了。
比亚迪掌握了电动 汽车 和混动 汽车 的核心技术,有了技术储备就能有效控制车辆的制造成本,能控制成本自然可以推出具有颠覆性实力的 汽车 。而未来又是新能源 汽车 的天下,所以比亚迪大概率会成为未来国产 汽车 的销冠。
结语:未来前景比较大的是比亚迪,转型新能源过程中的强者预计会是长安 汽车 ,皮卡一旦开放则长城长安能够并立,吉利 汽车 的热度可能会略低一些。
但最理想的状态还是携手共进,比亚迪目前与长城和长安 汽车 都有密切的互动,如果吉利 汽车 能不单打独斗,也许未来这四家车企会强大到令外国 汽车 品牌无法对抗。至于奇瑞 汽车 似乎找到一个有实力的金主,被收购之后可能也才会有未来吧。
天和MCN授权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因为长城的赛弗在路上还能看到,同时代其他的国产车恐怕车架都都锈断了吧,长城卖得好也是多年的口碑加上产品力和超高性价比的结果,都羡慕秋天的果实好吃,却不愿春天好好种树,夏天好好管理,最后只想收获果实可能吗
长城 汽车 很厉害,但是在如今的自主品牌中国乘用车市场,吉利是老大。
在各企业刚刚公布的2020年 汽车 销量中,长城 汽车 12月销售成绩为150109辆,2020年全年1-12月份,累计销售了1111598辆。在2020年12月份,长城 汽车 就有6款车型单月销量超过万台,而最惊艳的还是哈弗H6,单月销售超过5万台,整个12月份哈弗品类一共销售超过10万台。
相比于长城 汽车 ,吉利 汽车 销售数量上更多一些。吉利 汽车 在销量公告上说:吉利 汽车 2020年销量为1320217辆(长城 汽车 2020年销量是111万辆),12月份吉利 汽车 销量是154202辆(长城 汽车 是150109辆)。吉利 汽车 官方宣传,这是吉利 汽车 连续4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
所以,销量上吉利 汽车 并没有败给长城 汽车 。
要说奇瑞和比亚迪,这个销量就少多了。
猜测提问的这位朋友,可能说的是SUV这个品类里吧,这个品类里,哈弗H6是冠军,这个自然吉利、奇瑞、比亚迪都不能和H6相提并论。
销量败给了长城?这是不是很久以前的认知了,吉利 汽车 自博瑞起,已经全面超越其他国产车了,不论在品牌价值、公司市值、 汽车 产销、资本运作、 汽车 销量增长及百度指数等营销数据‥‥都已经超越长城,长城SUV战略令人担忧,这需要勇气,哈弗H6长期称霸中低端SUV这值得尊敬,但却有被超越的可能,长城唯一可喜的是中高端SUV魏派取得了不错的销量,这是必须要成功的,但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如果说自主车,目前吉利全面开花,长城未来堪忧但还有向上的很大可能,自主车的两个代表。
谁说的:都老皇历了:长城质量比不过奇瑞,销量比不过吉利,新能源比不过比亚迪,真的处于不利之时,泱泱可危之中!:::::::::
第一是口碑,长城由皮卡起家,后来又出了质量、价格比较好的H5,积累了不错的口碑。第二是外形,我大中华车壳总公司的名头不是白来的。第三是性价比,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长城 汽车 的性价比及可靠性还是可以的,价格不贵,配置挺高,可靠性也还行。第四是国民跟风,中国人买车都跟风,就算车不好,只要销量高,那就值得买,毕竟基数大了,修车什么的方便也便宜。第五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长城不要脸,吉利传祺比亚迪奇瑞所有的SUV款式合起来都不一定有红标运动版H6的款式多,还别提都市版、升级版、蓝标版什么的了,而且大家最关心的投诉量也是,H6的销量是算一起的,投诉却是分开记的,不信的话可以去找找15年到现在的投诉排行榜,运动版、升级版、coupe版的都是单独的。
最近6年,国人喜欢SUV车型,能撑场面,这几年正好长城抓住国人所好,不断推出性价比不错的SUV占领市场,车型市场占有率高,人们都跟风买,所以长城销量就厉害了、尤其是SUV。初期长城油耗高,经过多年优化,现在应该好些了。销量高—并不一定表明质量好,大部分国人买车图的是啥 你懂的。
奇瑞自开始改革之后销量就下滑,以至于这几年连前五都进不去,是多方面的原因,比亚迪注重新能源,吉利可以说是发展的最好了,轿车,SUV,新能源(知豆),包括国际收购,销量的话去年也慢慢起来了,今年销量比长城也多了。
2020年1月产销快报-乘用车:开年遭遇重创,九成车企大幅下跌
逐渐有掉队之势的长城汽车,终于开始有动作了。根据最新消息,长城汽车为了更好地破解2023年及今后的全球化、电动化、高端化难题,决定进行品牌整合与聚焦。我们都知道目前长城汽车旗下的品牌有哈弗、魏牌、坦克、欧拉、沙龙、长城皮卡等,其中长城皮卡的地位最为稳固,风险相对较小,问题比较大的是其他几个乘用车品牌。而此次变革中的“整合”,便是让欧拉与沙龙两个品牌形成合力,发力长城新能源板块,让魏牌与坦克两个品牌形成另一股合力,突破品牌向上困境,而哈弗则是“聚焦”的重点,官方用词是“重振”,这点我们后续会再来详细解析。与品牌变革相随的自然是人事变动,据悉,文飞将任“欧拉+沙龙”双品牌CEO,刘艳钊任“坦克+魏牌”双品牌CEO,哈弗品牌则由长城汽车CGO李瑞峰重点看管。一场关于长城汽车的自我革命正拉开大幕,但能否如愿,并不好说。“整合”的背后,是“分散战略”之错为何会有“整合”之说?冠冕堂皇的原因大家都听腻了,无非是规整、联合一切可用的资源与力量,重点攻破向前、向上的难题,帮助长城汽车更好地在新能源与高端两大领域立足,甚至领航。更深层次的原因,便是现行的“分散战略”出现了重要问题,不合则败。根据最新消息,长城汽车11月累计销量约8.76万辆,同比大降28.53%,今年累计销量约99万辆,同比减少11.49%。从官方通稿可以看出,长城将宣传重点更多地放在“海外销量同比大涨20.36%”上,下跌的部分尽量忽略不提。虽然这个结果可以用疫情、供应链危机等突发事件来解释,但面临同样的突发状况,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等自主大厂都处于上涨态势,曾经处于头部梯队的长城反倒下跌,这不能不说明其问题严峻。我们从此次被纳入“整合战略”范畴的欧拉、沙龙、坦克、魏牌等几个品牌来看,除了坦克处于增长态势,前景较好以外,其余几个品牌一直以来受到的市场压力都不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长城的路子就走歪了。我们很理解它想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红海中寻找差异化路径,直通蓝海,这确实是传统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时代应该具备的变革思维,观念没错,问题出现在了具体的方法论上。从市场反馈的结果来看,长城很明显用力过猛,且很多力道用错了地方,这包括产品命名、设计、车型布局、营销打法等等。沙龙目前虽说还没正式接受市场考验,仅有一款售价48.8万的机甲龙全球限量版在售,但这个品牌还没正式开始就已经能够预见前途坎坷。我们以48.8万的价格作为参考,今后其他非限量版的车款根据配置不同,价格大概也会在35万-50万之间。如果仅以价格作为锚定,对手并不少,级别与定位相似的有蔚来ET7、智己L7、奔驰EQE等,稍微低一级的有极氪001、比亚迪汉。论品牌影响力、产品实力、圈层玩法、营销手段,这些车型各有千秋,也都有能耐让机甲龙这一炮哑火。当然,每一个后来者势必都要经历这么一个“闯关”的过程,这也很正常,但机甲龙的设计理念与营销策略,硬是给人一种印象——买这车的人就像是“有钱人中的‘非主流’”。谁会愿意去跳这个坑呢?这年代不会真有人将带有排气管的电动车叫做时尚潮流吧?再来说欧拉,靠着黑猫、白猫将量冲上来的它,在推出好猫后,突发其想地将品牌定位为“全球更爱女人的品牌”,专攻女性市场,而后基于盈利考量,割掉了黑猫与白猫两大产品线,并在更高端的市场布局芭蕾猫和闪电猫。这两款车型唯一能称道的地方就是配置还不错,争议点倒是不少,比如造型分别与大众甲壳虫、保时捷帕拉梅拉高度相似,这样的设计在产品曝光之初的确能迅速炒起热度,但涉及购买行为,消费者就会格外谨慎,虽说这造型合法合规,但买了后难免会被人吐槽“怎么买了个‘山寨货’”,市场上的选择太多了,消费者又何必大受其扰。与此同时,这两款车还不便宜,大伙已经习惯了便宜的欧拉,这价位一下子拉到了20万级,便都“望而生畏”了,眼下芭蕾猫也就只有百来台的月销量。欧拉品牌还有一个致命问题,便是主动将市场收缩为“女性市场”,这便相当于宣告将男性排除在外,比如芭蕾猫,从命名到设计,再到产品理念,这不是明摆劝退男性消费者嘛。在芭蕾猫出师不利后,闪电猫接棒登场,它身上体现的包容性就比较大了,可男可女,但细想之下,闪电猫的出现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宣告欧拉“更爱女人”的品牌战略失败?当然,欧拉可以说,“全球更爱女人的品牌”并不意味着“不爱男人”,反正横竖都有理由来解释,但现实便是混乱的品牌定位令欧拉走得不稳,也令消费者不知道欧拉想要干什么。除了产品与品牌定位问题,欧拉此前还因为偷换智能芯片闹出了不小的风波,甚至被人诉诸公堂。这些都是在前欧拉品牌CEO董玉东任上发生的,他一没处理好“换芯风波”,二扩大了产品争议,三加剧了品牌危机,或许是鉴于任上表现不当,这次关于“欧拉+沙龙”的整合中,由文飞担任双品牌CEO,董玉东就此出局。再来看看魏牌,这个开局是“王者”,结果是“青铜”的国产高端品牌先锋,当初令人多惊喜,现在就令人多失望。承载着魏建军希望、国产冲高梦想的魏牌,曾凭借VV系列一炮打响,并敢喊出“中国第一豪华SUV品牌”的口号,三年销量破三十万,但当VV系列出现产品问题导致销量不佳时,魏牌每一任掌舵者都没想过如何修补,再创辉煌,而是简单粗暴地砍断了VV系列,推出咖啡系列重新出发。从推出到退出,VV系列最长不过三四年,这在车市中都算是年轻的产品,甚至连中期改款都没熬到就匆匆下线了。魏牌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产品不行,换掉便是了,但消费者可不这么认为,大家都会想:卖不好就砍掉,那我还要不要买你家的车?以后若是砍掉了,我的售后保障怎么办?我的二手车行情怎么办?在消费者对魏牌投出“不信任票”的情况下,咖啡系列登场了,如果它的产品力强、诚意足的话,也是有扭转品牌颓势的可能的,奈何它命名奇葩、造型不及VV系列有辨识度、产品不具备差异化优势,诚意也欠缺,最典型的便是摩卡加一套DHT插混系统,贵了10万,纵使李瑞峰将这套系统描述为“全球最好的混动技术”,奈何知名度没有打开,消费者只会以“贵”为由,累觉不爱。在李瑞峰担任魏牌CEO时,他主导了该品牌的“二次创业”计划,结果就是将魏牌越做越低端,品牌定位从“中国第一豪华SUV品牌”降格为“高端新能源品牌”、“0焦虑智能电动品牌”,在遍地是“百万级豪车”的新能源时代,任何一款插混或增程式,都可以说自己零焦虑,因此这几个品牌口号都显得单薄,没有血性。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AITO问界M7发布后,李瑞峰就下场撕起了华为余承东,放言“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无论是李瑞峰,还是余承东、李想,基于各自的品牌立场,自然会免不了“王婆卖瓜”。但市场不会骗人,我们在销量排行榜上,看到了AITO问界、理想月销破万,而魏牌所有“咖啡”加起来也不足2500辆,在现实面前,尴尬人自会现形。在纯电车还有很大优化空间的前提下,插混、增程都是比较好的路径选择,甭管落不落后,消费者的用车体验不差,愿意为之买单,那这项技术就有市场。前不久,零跑宣布今后产品将额外推出增程版本,长安新能源也发布了关于增程的“原力技术”,这个市场够大,容得下百花齐放,李瑞峰的踩一捧一,完全没有必要。坦克是目前长城旗下各大品牌差异化路线走得最成功的一个,根据上述几个品牌破圈失利来看,它的出圈更像是“歪打正着”,出色的设计、丰富的配置、不俗的越野性能,再叠加合理的价格,确实击中了消费者对于个性的需求,甚至引起了一股不小的越野风潮,如今很多品牌都在效仿坦克推出类似车型,不得不说,这一点长城确实是走在前端了。难道说,长城将这一两年的运气全都用在了坦克身上了?当初坦克从魏牌分离出来时,魏牌颓势虽显,但没有现在这么严重,而坦克如日中天,长城打的算盘是多点开花,全面发展,奈何咖啡系列实在撑不起魏牌的雄心壮志。假如当初二者没有分离,我觉得坦克的火热还是多少能为魏牌增添温度的,就像我们当地魏牌坦克合营店工作人员所说:“如果店里没有卖坦克,那么来看魏牌的人就更少了,很多来看坦克的人,都会顺带了解一下魏牌。”现在两个品牌再度“合流”,丢失的机会却再也难寻了。坦克高端化成功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它的基本盘很扎实,但魏牌在双品牌合流运营下会走向何方就难说了,相信这也会是李瑞峰、刘艳钊接下来的难题。此前已经有消息传出,“拿铁2.0T后继无车”、“玛奇朵DHT上市一年或面临停产”等消息,难道VV系列的历史,又要在咖啡系列身上重演一遍?文飞面前的困难并不比刘艳钊小,最直接的问题是,沙龙很可能会面临和阿维塔一样的困局,而欧拉则是难摆脱“低端”标签,冲高艰难。再者,沙龙更偏向男性,欧拉更偏向女性,是单独做两个单一化市场还是同时做大两个多元化市场,也需格外审慎。“聚焦”的背后,是“乱拳频出”之错哈弗品牌曾经和长城皮卡一样,是长城汽车的稳固大后方,哈弗H6“制霸”国内SUV市场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来新能源浪潮汹涌而至,比亚迪宋乘势而起,特斯拉ModelY也时不时来捣乱,哈弗H6从此远离SUV销冠之位。虽然哈弗H6不是长城旗下最贵的车型,哈弗也不是最高端的品牌,但是哈弗品牌占据长城销量超过40%的比重,是最重要的基本盘,这个后方绝对不能失守。再者,每个车企都需要一个“精神领袖”,哈弗H6长期担任这一角色,“SUV领导者”、“SUV销冠”等光环长期笼罩在它头上,并将消费者的关注延伸至长城集团及其各大品牌身上,这种价值加成是不可估量的。那么,长城是如何让这位“精神领袖”下岗的呢?第一个原因来自于长城自身。在哈弗H6还处于高光,并无重大产品问题时,长城先给它找了几位同门对手——哈弗初恋、哈弗大狗、哈弗酷狗、哈弗赤兔、哈弗神兽等,它们与哈弗H6价格相近或重叠,而且都是紧凑型SUV,难免同室操戈,分走原属于哈弗H6的热度与销量。况且,这几款车的命名都太过奇葩,一开始“大狗”出来时,大家伙还觉得新鲜,后来初恋、赤兔、神兽等等,只能说长城这出圈的方式玩得太过了,一过就容易受到反噬。像哈弗已经不将初恋的销量计算在内了,赤兔、酷狗的销量加起来不到千台,神兽不到1500台。如果说,这几个“动物园系列”的销量不错的话,哈弗H6就不算白牺牲,问题是它们都不算很能打,对哈弗品牌的贡献或许还没有以前哈弗H6一款车多。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新能源浪潮冲击了。如今稳坐销冠的比亚迪宋,很早就涉足新能源领域了,凭借出色的用车体验和低廉的用车成本,宋很快抢占市场高地。与比亚迪相比,长城在新能源领域的反应就较为迟滞了。在2016年时,魏建军公然宣称“长城汽车只做新能源汽车追随者”,并表明布局新能源领域只是为了应对国家油耗限值。而在2020年,当“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趋势”已成共识后,魏建军才开始大刀阔斧进军这块领地,但机会已经晚了,比亚迪在这一年陆续推出了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系统等利器,开启了属于比亚迪的黄金时代。其实说实话,长城的柠檬DHT插混系统与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各有千秋,高下难分,但为何市场更认可后者呢?从这里面就能看到两个品牌在战略布局上的水平高低了。比亚迪的先进技术,无论是e平台3.0,刀片电池还是DM-i超级混动系统,都率先应用在了易走量的中低端产品身上,一旦消费者觉得好,便容易形成口碑,迅速扩散,促进销量增长,同时提高更多人对这项技术的认可度。当e平台3.0、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系统成为销量保证时,比亚迪便可在各大细分市场,甚至是更高端的领域部署拥有这些技术的产品,而消费者在认可技术的前提下,是更愿意去接受新产品的,这是比亚迪如今全面开花的重要基础。长城走的是相反的路线,当李瑞峰口中的“全球最好的混动技术”出世后,率先应用在魏牌咖啡系列身上,而当时魏牌什么情况?它处于消费者不信任、不感兴趣的阶段,这项技术纵使再好,也难以打开受众面。如果当初它将这套技术安在哈弗H6身上,迅速推出哈弗H6PHEV,借助哈弗H6的声势、口碑、销量,显然更有机会出圈,让更多人知晓这项技术的含金量,并以此为起点,展开长城的新能源布局,结果绝对不会是今天这样。可惜,晚了就是晚了,机会不等人。在比亚迪宋大杀四方时,哈弗H6PHEV才在今年9月份姗姗来迟。现在长城将重新聚焦哈弗品牌,并由CGO李瑞峰亲自督战,意味着哈弗将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但能否“收复河山”,属实未知,如果李瑞峰在任职魏牌CEO时,让魏牌的发展局面有了起色,那么此时此刻我们对哈弗品牌的未来发展将会是不同的态度。总的来说,整合与聚焦品牌矩阵,调整现有的组织架构,对于目前的长城来说,确实是自救的最好方式,当所有渠道、资源、技术、人才有的放矢后,将大大提高运营效率、战略协同能力以及销量规模价值。新的棋盘已经开始了,李瑞峰、刘艳钊、文飞等人又将使出什么招数?整个棋局的走向能否如魏建军所愿?我们将持续观望。
魏建军直呼长城汽车命悬一线!中国品牌销量下降16%
导?读2020年2月初,部分汽车类上市公司按照惯例纷纷发布了2020年1月份的产销快报。本期单独统计了乘用车上市企业的产销数据,截止发稿时已发布产销数据的乘用车企业共有10家。快来先睹为快吧!(注:上市公司产销数据系自愿发布,因此有的车企虽然是上市公司,但却不对外发布该项数据。)
要·点·速·览乘用车
上汽集团:2020年1月销量40.02万辆,下降34.55% 一汽集团:2020年1月销量35.4万辆,增长18.3% 广汽集团:2020年1月销量17.63万辆,下降15.94% 长安集团:2020年1月销量13.46万辆,下降4.56% 吉利汽车:2020年1月销量11.18万辆,下降29.39% 长城汽车:2020年1月销量8.03万辆,下降28.16% 江淮汽车:2020年1月销量3.73万辆,下降30.19% 比亚迪:2020年1月销量2.52万辆,下降42.68%⑨小康股份:2020年1月销量2.48万辆,下降21.21%
⑩北汽新能源:2020年1月销量2006辆,下降55.54%
上汽集团:2020年1月销量40.02万辆,下降34.55%
2020年2月15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104)发布产销快报。2020年1月上汽集团实现汽车销量40.02万辆,同比下降34.55%。
分企业类别来看,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大合资巨头均出现大幅下跌。其中,上汽大众2020年1月份销量11.30万辆,大幅下降40.53%;上汽通用1月销量12.55万辆,下降30.49%,降幅仍大。
自主板块中,上汽乘用车1月销量为6.00万辆,同比微增0.04%。
上汽通用五菱1月销量为7.82万辆,同比大幅下降51.10%。
在商用车板块,上汽大通、上海申沃增长,上汽依维柯红岩、南京依维柯下降。
一汽集团:2020年1月销量35.4万辆,增长18.3%
2020年2月14日?,一汽集团发布产销数据。2020年1月,一汽集团整体销量为35.4万辆,同比增长18.3%。
具体来看,合资品牌方面,一汽马自达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1月销售7539辆,同比增长7.45%;乘联会数据显示,一汽-大众1月销售18.7万辆,同比下滑2%,占一汽集团总销量的53%。
中国品牌方面,一汽奔腾官方数据显示,截止1月22日销售1.39万辆,同比增长60.4%。
广汽集团:2020年1月销量17.63万辆,下降15.94%
2020年2月13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1238)发布产销快报。2020年1月实现汽车销量17.63万辆,同比下降15.94%。
分企业类别来看,广汽集团旗下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销量均下滑。其中,广汽本田2020年1月销量6.17万辆,同比下降16.14%;广汽丰田1月销量6.76万辆,同比下降15.16%。
在自主品牌方面,广汽传祺1月销量3.57万辆,同比增长5.29%。
长安集团:2020年1月销量13.46万辆,下降4.56%
2020年2月15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0625)公布了产销快报,集团2020年1月共销售汽车13.46万辆,同比小幅下降4.56%。
分企业情况来看,长安旗下的各子公司有涨有跌,其中合肥长安继续大幅反弹,同比增长312.15%。合资公司中的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一涨一跌,其中长安福特小幅增长4.22%,长安马自达大幅下降27.79%。
吉利汽车:2020年1月销量11.18万辆,下降29.39%
2020年2月13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175)发布产销快报,其在2020年1月份实现汽车销量111,838辆,同比下降29.39%。
分国内和国外市场情况来看,吉利汽车2020年1月国内市场销量为109,573辆,较去年同期下降28%;出口量为2,265辆,同比下降68%。
分车型来看,轿车、SUV、MPV总销量分别为41,901辆、68,765辆及1,172辆。
吉利新高端品牌——领克01、领克02、领克03三款车型在1月合计销量为9,008辆。
此外,1月份新能源和电气化车型共销售4,762辆。
2020年2月12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1633)发布产销快报,其在2020年1月份实现汽车销量8.03万辆,同比下降28.16%。
2020年1月份,长城汽车旗下SUV车型共销售6.51万辆,同比下降32.40%。其中,哈弗品牌销售5.87万辆,同比下降31.84%。其中主力车型哈弗H6以2.64万辆的销量成绩再次成为SUV市场销量第一,累计70多个月蝉联SUV市场销量冠军。哈弗M6今年1月共销售1.43万辆,同比增长18.36%。哈弗F系产品中的哈弗F7今年1月销售1.02万辆,再破万辆大关。
2020年1月,WEY品牌共销售6395辆,同比下降37.10%,其中VV6销售3120辆,下降46.25%。
专注打造“新一代电动小车”的欧拉品牌今年1月份共销售1300辆,下降65.65%。其中欧拉R1在1月份销售1295辆;欧拉iQ仅销售了5辆。
得益于新车型长城炮的拉动,连续21年稳居销量第一的长城皮卡在1月份销售1.34万辆。
此外,长城汽车1月出口汽车4442辆,同比增长18.36%。
江淮汽车:2020年1月销量3.73万辆,下降30.19%
2020年2月14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418)发布产销快报,其在2020年1月份实现汽车销量3.73万辆,同比下降30.19%。
其中,江淮乘用车板块2020年1月大幅下降40.49%,SUV和MPV均出现大幅下滑,轿车则增长了26.75%。
此外,江淮纯电动乘用车1月销售了2170辆,大幅下降64.14%。
比亚迪汽车:2020年1月销量2.52万辆,下降42.68%
2020年2月10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594)发布产销快报。2020年1月,公司合计销量2.52万辆,同比下降42.68%。
其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2020年1月销量为7133辆,相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75.12%。
比亚迪燃油汽车2020年1月共销售新车1.80万辆,得益于SUV的大幅拉动,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8.28%。
此外,比亚迪2020年1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0.366GWh。
小康股份:2020年1月销量2.48万辆,下降21.21%
2020年2月15日,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1127)发布产销快报。2020年1月实现汽车销量2.48万辆,同比下降21.21%。
北汽新能源:2020年1月销量2006辆,下降55.54%
2020年2月7日,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733)发布产销快报,其在2020年1月份的销量为2006辆,同比下降55.54%。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汽研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产乘用车销量为758.4万台,同比下降26.7%。国内汽车销量基数很大,销量哪怕降低1%,就等于1家中小型车企一年销量,而下降26.7%几乎等于大众在国内大半年销量。大众、丰田、通用这些国际一线车企都感受到市场乏力时,自主品牌也逃不过销量下跌,据乘联会发布的报告,今年6月份自主品牌销量同比下降16%,市场份额降至32%,创历史新低。这样的背景下,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直言:“长城汽车,命悬一线”,似乎一点都不夸张。
车市高增长红利已经耗尽,轿车、SUV、MPV需求萎靡,就连政策一直扶持的新能源车销量也出现断崖式下滑(上半年同比下跌44%)。而行业法规和标准一点都没有降低,工信部要求,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要降至4.0升/百公里,而欧盟现阶段不过4.1升/百公里。
另一方面,国6b排放直接向欧6D看齐,还没等到跨国车企出手,光一个排放就让众泰等企业先倒下了。合资股比开放,跨国车企海外零部件巨头涌入国内抢占市场,上海特斯拉就是其中代表。命悬一线的自主品牌,能否扛得住市场剧烈冲击,在激烈的竞争下能不能挺过来?这个问题我们没法从市场角度去分析,但可以从技术和行业角度谈谈自主品牌的现状。
10年前,国产发动机好不好全靠媒体吹,那会咱们从事发动机研发的人并不多配套资源少,而且很多科研项目才建立不久经验不丰富,所以发动机这块基本上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也就说有没有,好不好用还是另一回事。
当时国产发动机有个短命的特点,一般服役个三五年就停产,原因很简单技术规划做的不好。唯一一个例外是当年的奇瑞ACTECO?E4G16,这台1.6L发动机从国4混到国5,差不多服役9年,而且账面数据很能打。
2013年是国产发动机的转折点,北京率先实施国5,那次事件影响很大,很多自主品牌因为没有满足国5排放而不得在北京销售,当时网上有很多悲观或唱衰情绪,大概就是国产发动机不行顺便带上国产车也不行。
从2012年开始,厂商就疯狂灌输增压发动机先进概念,因为从数据上看增压发动机的确很好,懂的人不多比来比去也就是比参数。2015年,奇瑞推出了ACTECO?E4T15,也就是15款艾瑞泽7的1.5T,当时舆论对国产发动机几乎是一片唱衰,凡是国产都逃不过“高油耗”“动力弱”“不可靠”的质疑,这种质疑不是毫无根据。
当年自主品牌借助SUV这股热潮,疯狂上新款SUV,搬出了很多祖传机器,又走上了那条没有技术规划老路,老机器受制于设计水平性能的确不行,国产车招牌真是同行自己砸的。
为什么要强行把奇瑞那个1.5T拉出来?因为两年后在它基础上升级的E4T15B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37.1%,这个数据在业内引起了轰动,当时国内最先进的1.5T莫过于本田那台热效率38%的L15B。但前者是进气歧管喷射,后者是缸内直喷,直喷本身效率方面就占优势,这样水平足以捶打EA211,后来这台1.5T加了一个GPF又满足国6b排放,而且扭矩不降反升。
本来大家对国产发动机也没什么特别好感,但自打合资大量换增压发动机后,陆陆续续爆发了质量问题,以前大家只知道有烧机油这个概念,2017年又出现了机油增多。然而这些问题并未出现在自主品牌身上,比如奇瑞的1.5T,用最差的机油加最便宜的汽油,也没见积碳严重或者乱七八糟的问题。质量好不好真靠同行衬托,总的来说国5排放的汽油机为自主品牌挽回了一点声誉。
国6b排放公布后,自主品牌打了一个翻身战,奇瑞ACTECO?1.6T(37.1%)、上汽蓝芯1.5T(37.5%)、长安蓝鲸1.4T(38%)、广汽2.0T(37.1%)、长城2.0T(38.3%)再到一汽1.5T(39.06%),这让大众那个顶配EA888?Gen3b情何以堪?国内量产发动机无论是动力还是效率,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合资带T机型,仅次于日系某些型号发动机。
2018年和2019年两年,我们与国内外的发动机研发工程师有过很多交流,也去了不少发动机工厂,总体感觉未来几年自主品牌发动机会登上一个新高度。比如明年不少国产增压发动机热效率将会达到40%,这个数据含金量可比自吸发动机大。
去年上汽集团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向我们透露,2022上汽第四代增压发动机热效率将会达到40%,丰田的2.0L自吸瞬间不香了,而上汽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早已在路试,没错就是日产花了20年时间才量产的VC-Turbo。
诚然!国产发动机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首创技术,但综合性能已经可以拳打某某脚踢某某。2018年,日产VC-Turbo研发工程师就向我们透露,下一代VC-Turbo将会向HCCI燃烧技术发展,目标热效率45%。国产发动机跨入了国际一流阵营,但还不是世界顶尖水平,汽油发动机还是要请日系车企喝阔乐!
话说话来,自主品牌研发经费与跨国车企相比各个都算贫困户,有限资源能研发出这样的产品实属不易,自主品牌很少开发大排量或高性能发动机,究其原因还是钱没到位!现在谈论国产发动机,不要说它行不行,而是看它想不想。所以骚年们,对发动机自信一点吧!
在发动机篇再提醒一下各位,热效率只是一个指标,只要发动机尾气温度低热效率就高,但光比数据高低没有意义,还是得把动力和效率放到一起权衡。
说实话,燃油车已经诞生了100多年,想要方方面面超过日系和德系不现实。很多人把车片面理解为“三大件”,这种叫法大概跟汽车就是两个沙发加四个车轮概念差不多。汽车跟手机作为消费品有诸多类似之处,大家同属于社会分工时代,同是整合全球各地优势资源,但汽车产业链太长了,拆解手机零件一个人可以搞定,汽车上的零件有1万多个,线束加起来至少1000多米,即便你能拆下来,不一定能装上去。
电动车历史比燃油车更久,好在电池不争气,任凭技术狂人环保主义怎么努力,就是解决不了续航和成本之间的问题,很多今天我们觉得厉害的不行的技术,其实上世纪或者90年代就有了,比如轮毂电机和换电技术,但100多年来电动车硬生生被燃油车按在地上摩擦。一项注重能耗的日本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总算是搞出了理想过渡产品,也就是现在的油电混合。
按理说油电混合是目前最理想的技术,但这项技术日本企业一家独大,要是世界各地都鼓励发展油电混合,那就是一人吃饱全村挨饿!欧盟和中国虽然推出更为苛刻排放法规,但偏偏不给混动开绿灯,理论上只有混动或柴油车才能达到平均油耗4.0-4.1升的目标,可柴油车又被打断一条腿,于是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电动车,混动就这样被无情的排除在外。
锂离子电池发明后,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幅提高,又为电动车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天时地利都有了,电动车就成了全村的希望!我印象中有个非常深刻的事情,15年奥迪A8有一款混动车型,这款车最大的特点是油耗高,同时可以纯电动行驶一段距离,但它的电池组价格高达10多万,因此无人问津。
然而宝马530Le上市后,插电混动居然供不应求,奔驰和奥迪只能观望!宝马插电混动没什么逆天技术,仅仅只是因为换装了国产电池,理论上跨国车企会优先选择海外供应商,宝马为什么反向操作?因为只有国产电池才有补贴。
新能源并没有所谓的弯道超车,只是因为电动车一直没市场,也就没有企业愿意往里面无限注入资本和技术,这时候我们国家的政策就起作用了,一方面通过限牌为新能源开绿灯,一方面通过财政补贴和白名单保护,扶持出了新能源产业链。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政策为新能源车划出20%的市场,同时给上下游企业不停补充资本,市场有了资本有了,技术自然就来了。去年工信部正式取消了动力电池白名单,此时宁德时代已经排在世界电池装机量第一的位置,比亚迪排在第三,全球前10新能源车核心部件供应商中,6个来自中国。待奔驰、宝马、奥迪和大众往国内销售电动车时,核心部件电池几乎是清一色国货。
实际上在电池能量密度这一块,国产动力电池与特斯拉旗鼓相当,Model?3的电池包能量密度为160Wh/kg,配备宁德时代811电池的蔚来ES6,电池包能量密度为170Wh/kg,将来还会配备180Wh/kg的电池包,虽然上海特斯拉Model?3销量一路飙升,有人放话说国产新能源车会被团灭,但如果你是一个理性务实的消费者,恐怕并不会认同科技媒体的看法。
当然电池行业也没有我们相的那么简单,不管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都不是我们发明的技术,那么这里面肯定有知识产权问题,中国工程院陈立泉院士之前就讲到一个故事,比利时五矿公司曾经到国内来收锂离子正极材料知识产权费,但国内也有相关的专利,所以这笔钱没收成。另外我们打破了国外对磷酸铁锂材料的原始专利垄断,因此国内企业可以大量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应该说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的三元锂扮演进攻角色,而比亚迪的磷酸铁锂扮演防守角色,只要电动车继续追求更长的续航里程,三元锂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年比亚迪发布了汉,刀片电池独特布局弥补了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低的问题,汉的电池包能量密度为140Wh/kg,虽然略逊于Model?3,但成本、安全性和低温性能优势明显。
一开始我们以为国产电机性能不怎么样,结果有一次去采埃孚展台,上面摆着一个巨大的电机看着很奇怪,工程师介绍说是感应电机,其实我对电机也不是很懂,就弱弱的问一句感应电机与永磁电机有什么区别,采埃孚的工程师说,我们这个不含稀土。聊了一番后,我又好奇问了问采埃孚的工程师,国内有什么比较出名电机企业?他们直言不讳的说,精进就不错。
一般同行赞美对方都比较含蓄,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某行业会议上看到精进电机创始人介绍电机技术,其中电机功率密度这项指标值得留意,精进电机目前的功率密度为4.0-4.5KW/kg,这个标准已经超过了很多行业顶级供应商的产品。目前国内两款关注度最高的国产中型电动车,电机功率密度只有2.8KW/kg,国产电机实际上是行业内拔尖水平。
电动车同燃油车一样都需要电子元件来控制动力,但凡涉及用电的设备都会牵扯到电耗,如果电气元件能耗过大势必会减少续航里程,为了降低电耗,行业通常做法就是提高电压,所以电控元件就需要具有耐高压和低能耗的特点。
IGBT是电气工程师非常熟悉的一个元件,但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电动车用的都是进口IGBT,比亚迪不但实现了IGBT国产化,而且在汉这款新车上率先使用了效率更好的碳化硅(SIC)器件,国内只有比亚迪汉和特斯拉Model?3采用这项技术。
电控、电机、电池这三个核心部件中,国内已经有两个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而国内的燃油车还没有一个能与国际一线巨头抗衡的供应商。虽然海外车企电动车先起跑,但电动车这个赛事没有奖励,所以大家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国内通过政策和资本引导,直接送新能源企业上车,到第一个终点才放下车,所以新能源车咱们不存在代差。
奇瑞控股有大大小小11家零部件子公司,长城汽车旗下有三大零部件子公司,比亚迪旗下也有电池、半导体、模具等数家零部件子公司。这些子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产自销,有个别企业的自产零部件进入了同行的采购名单,但装车量并不多。
你有螺丝我有螺母但互不买账的情况在自主品牌中是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导致自主品牌扶持的供应商很难做大做强,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计其数,但绝大多数都是从事玻璃、轮毂等低附加值配件,唯一一个例外是华域汽车(收购延锋内饰),而延锋能成为汽车内饰领域的佼佼者,主要是收购了江森自控内饰业务。
为了打破自产自销的局面,奇瑞最先拿自己开刀,比如将奇瑞精机卖给了万里扬,最终万里扬打开了CVT销路,另一个案例是奇瑞持股的伯特利,经过多次股权转让后奇瑞持股比例逐渐减少,其产品也出现在合资车型上。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很多自主品牌要把自己的子公司分拆出去,一方面研发投入很烧钱,另一方面完全控股的子公司很难令行接受,就资源整合来说,现在自主品牌做的不如韩系车好。
国产汽车另一个薄弱点是高端产品不足,国6虽然催生了一批优秀国产发动机,但很多比较好的发动机配套零件国内供应商搞不定,哪怕是活塞和气门这些不起眼的零件,而发动机核心部件,比如ECU和EMS(不是中国邮政),都是清一色的海外品牌,发动机巅峰领域,大脑神经控制这块还有很多限制。
这个问题在变速箱上同样比较突出,虽然很多自主品牌自己研发生产变速箱,但若要单独把零部件国产化率摆出来,比例其实很低。当然海外很多车企也不造变速箱,即便造也是从一些供应商那买零件,所以刻意强调国产化率不一定正确。
国内的汽车品牌技术进步非常快,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海外供应商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使得国内配套非常完善。在汽车领域中,国产车最薄弱领域的还是底盘,不管汽油车还是电动车,底盘中的行驶、转向、制动和传动系统一个都少不了,但这些东西都事关安全,没有一定经验和口碑积累也难打开市场。国产车的进步有一部分功劳来自政策引导,大浪淘沙始见金,没有行业政策更新加严,汽车行业恐怕是劣币驱逐良币。就今天的现状来说,海外车企很难围堵自主品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关于长城电动汽车败退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长城电动汽车败退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长城电动汽车败退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