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评测 汽车评测
专用汽车新闻
zmhk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专用汽车新闻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专用汽车新闻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1.ר??????????2.中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专用汽车新闻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ר??????????
2.中国专用汽车网的网站宗旨
3.上半年车企业绩盘点:下滑/亏损不是重点,求生才是
4.吉利欲收购力帆汽车 专家:看中其资本市场运作价值
5.成都20日正式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吗?
6.固态电池样车下线,3年后市场化,新能源车能安全不自燃了吗?
ר??????????
到2020年年底,全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攻坚行动前增长100%,达到14.6万辆。2019年12月31日,广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攻坚行动新闻发布会在南宁召开。近年来,在全区各界的努力下,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远未能满足社会需求。为此,自治区政府提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攻坚行动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年底,全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攻坚行动前增长100%,达到14.6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汽车总保有量的比例从攻坚行动前的1.1%提高到2.5%左右,增长1.25倍;增量汽车电动化率增长100%以上,即从攻坚行动前的6%提高到12%以上;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充电便利性大幅提升,全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发布会透露,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81001辆,比攻坚行动前新增7798辆,完成攻坚行动总目标任务约11%;累计建成充电桩8639个,比攻坚行动前新增1691个,完成攻坚行动目标任务的15%;累计建成充电插座19908个,比攻坚行动前新增3345个,完成攻坚行动目标任务的10%;全区划定专用停车位11156个,完成攻坚行动目标任务的34%;全区正在开展示范单位建设的有44个,完成攻坚行动目标任务的8.8%。
大面积划定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建设充电设施,如何解决与传统燃油车使用的矛盾?自治区能源局一级调研员、联席会议办公室综合协调组副组长韦汉权表示,推广新能源汽车不是否定传统燃油车。现阶段划定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建设充电设施会与传统汽车的使用存在一些矛盾,因此相关部门也进行了充分研究。首先,采取挖掘城市富余空间资源增设专用车位,对车行道、人行道、绿化植被、道路石墩等进行小规模调整而增设,尽可能不减少原有停车位数量;其次,充电设施建设主要是在专用停车位上加装或新规划建设,尽可能不挤占原有车位。因此,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不会与传统燃油车使用产生太多矛盾。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诸多好处
1.新能源汽车出行成本一般在0.06~0.15元/公里,保养维护周期和费用均优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极低的使用成本将为新能源汽车车主节省很大一笔出行开支。
2.新能源汽车噪声小、无顿挫,乘坐舒适性普遍优于传统汽车。
3.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也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并列入“三包”内容,消费者可放心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4.新能源汽车在年检时无须检测尾气排放。
5.新能源汽车充电实行优惠电价政策,降低新能源用车成本。
6.新能源载客汽车可使用除快速公交专用道外的常规公交专用道,并将不受单双号限行限制。
7.新能源货车可通行市区货车禁行路段。
8.在市政部门设置的道路两边停车位,对新能源汽车实行减半征收停车费的优惠政策,对停放在路内专用停车位上的新能源汽车执行免费政策。
9.购置新能源汽车享受免征购置税政策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专用汽车网的网站宗旨
丰田、本田、日产、三菱、斯巴鲁、马自达6家日本车企电动化版图编译?|?杨玉科
编辑?|?Jane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丰田汽车凭借普锐斯,让混合动力这个词家喻户晓。本田汽车带着它的第一代双座Insight,把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带到美国。而日产汽车和三菱汽车也是大规模生产纯电动汽车的行业先驱。
尽管日本汽车制造商早期在电气化方面取得辉煌,然而如今,他们看起来似乎落后了。在这个全民追捧纯电动汽车的时代,一向青睐混合动力系统的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某种程度上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在电池动力领域,日产汽车和三菱汽车很早之前就已经被竞争对手超越。
日本政府颁布的一项重大政策可能会使这些汽车制造商重拾竞争力。
根据本月提出的一项倡议,日本经济产业省(Ministry?of?Economy,?Trade?and?Industry)提议,到2035年前后,逐步禁止汽油动力新车销售。这项提议预计将于年底通过,最先由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
这项新政被视为迈向更大目标的基石。更宏伟的目标是,到2050年,日本将成为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零的国家。今年9月上任的日本首相菅义伟(Yoshihide?Suga)公布了这一长远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这项新政策(2035年)仍允许混合动力汽车销售。
日经新闻(Nikkei)报道称,根据该框架,电动汽车必须在汽车制造商的产品组合中占到一定比例。无法实现这一比例的公司只能签署碳交易协议,从竞争对手处购买积分额度。
这项新指令将给日本汽车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一方面,新指令可能成为丰田汽车等混合动力汽车领军企业的福音,且有助于推动日产汽车奄奄一息的纯电动汽车雄心。
另一方面,禁止纯汽油动力新车销售,可能引发一些规模较小的汽车制造商,比如斯巴鲁、马自达和铃木等企业重组,因为这些公司研发预算较小,在向电动汽车转型方面行动缓慢。
对这3家小规模公司(斯巴鲁、马自达和铃木)来说,全面转向电气化可能会促使其寻求与丰田汽车等巨头加强合作。
对三菱汽车而言,面临这样的压力时,它可能寻求加强对日产汽车的依赖。日产汽车持有三菱汽车34%的股权。
至于本田汽车,目前正与通用汽车在电气化和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展开合作。这种迹象表明,本田汽车也无法做到完全单打独斗。
除此之外,这项禁令还可能给一些以引擎咆哮著称的标志性日本车型带来重大影响,比如日产汽车?GT-R和重新设计的丰田汽车Supra。
至于那些全球范围内大量从事发动机和变速箱零部件业务的供应商,影响就更不言而喻了。
这项历时15年的逐步淘汰计划给日本汽车制造商留出一定时间,他们基本可以进行两到三个产品周期调整。但如果日本汽车制造商转型速度迟缓,那就只好把日本市场拱手让给通用汽车或大众汽车集团等翘首以盼的非本土企业。
通用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在进军电动汽车领域过程中表现更加积极,也更有魄力。预计到2035年,它们已经拥有成熟的纯电动汽车产品线。
反过来,日本这项环保目标可能会促使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全球电动汽车竞赛中加快步伐。
除日本外,包括英国和法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在各自推进禁油政策。美国加州计划在2035年,禁止出售汽油动力汽车。
全球汽车行业都在朝着电动汽车转型。日本这项指令不仅迫使日本汽车制造商进入电动汽车赛场,而且使他们在全球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其实,日本这个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电气化。在日本销售的汽车中,约有36%使用某种形式的电池动力。
在日本本土市场,已经被认可的混合动力汽车占据主导地位。今年前6个月,混合动力汽车占据新能源汽车的98%,约64万辆。相比之下,纯电动汽车同期销量仅为6755辆。
但日本汽车制造商们并没有停滞不前。即便规模很小的公司也意识到,清洁汽车需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开始向电气化转型。
这些汽车制造商的努力包括——丰田汽车希望到2025年,每年卖出550万辆电动汽车。丰田汽车的合作伙伴斯巴鲁计划到2030年,其全球销量的40%来自电动汽车。马自达计划到2030年,将其所有车型都部署电气化选项,包括轻度的混合动力汽车。
因三菱汽车决定停止生产纯电动i-MiEV微型轿车,目前日产汽车成为唯一一家在本土销售纯电动汽车的汽车制造商。
到2023年,日产汽车希望在本土销量的60%、欧洲销量的50%和中国销量的23%实现电气化。日产汽车目前尚未对美国市场提出目标,因为该公司对美国市场的电动汽车需求不那么乐观。
三菱汽车的目标是,到2030年,电动汽车占其全球销量的一半。
日本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计划到2030年,其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二来自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汽车、电池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以下是日本主要汽车制造商各自规划和预期。
01.?丰田汽车
更多从混合动力中受益
丰田汽车可谓混合动力之王,然而在纯电动方面,它表现出保守的怀疑态度。但从去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丰田汽车通过推出一系列纯电动概念车,向人们展示其电动汽车愿景。
丰田汽车希望在2020年代初期,在全球推出10款电动汽车。这些产品包括它与斯巴鲁合作开发的电动跨界车,以及今年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一款电动汽车。
丰田汽车还表示,将于2020年在日本推出一款超小型双座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为62英里,但目前还未实现。
丰田汽车预期电动汽车阵容涵盖6种车身类型,拥有独特设计——较长的轴距、裂缝状的前灯,和带摄像头的后视镜。这6种车型包括1款大型SUV、1款中型SUV、1款中型跨界车、1款中型面包车、1款中型轿车和1款紧凑型轿车。
丰田汽车正参与开发一个纯电动汽车专用平台,名为e-TNGA,该平台是在新一代TNGA模块化平台基础上开发。
e-TNGA由EV?C.A.?Spirit?Corp调集专任工程师共同研发。EV?C.A.?Spirit?Corp是由丰田汽车牵头9家公司成立的联盟公司,致力于开发和共享电动汽车零部件。其他成员包括斯巴鲁、马自达、铃木和大发等。
在这个框架下,丰田汽车将与铃木和大发合作,共同开发一款紧凑型电动汽车。
但丰田汽车在电气化之路上还有另一个武器——氢燃料电池技术。伴随其他汽车制造商都不再追求氢技术,丰田汽车是世界上最大的氢燃料支持者之一。
本月,丰田汽车推出了下一代Mirai氢燃料电池轿车,进而推进其愿景。这款重新设计的Mirai具备迷人的流线线条,抛弃了第一代Mirai的老土外观。Mirai将帮助丰田汽车达到日本和美国的排放标准。
但自日本这项禁令发布后,丰田汽车将更多从其广泛而受欢迎的传统混合动力系列中获得提振。目前,丰田汽车将混合动力部署在丰田品牌和雷克萨斯品牌的28个车型上,从卡罗拉到雷克萨斯LS,甚至是Century大型豪华轿车。
还有丰田汽车的JPN出租车。在2020年东京夏季奥运会被推迟前,丰田汽车开发了这种球状交通工具,准备在奥运会期间运送运动员。
2019年,?丰田汽车在日本售出63.86万辆电动汽车,约占其日本总销量的40%。
02.本田汽车
通用汽车是它的王牌
本田汽车一直专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技术,不过它也偶尔涉足电动汽车领域。第二代Clarity轿车推出了电动、插电式和氢燃料电池版本。但因为表现不佳,本田汽车停止了这款车的销售。
然而今年,本田汽车又凭借纯电动复古风格的超小型E掀背车,重返电动汽车细分领域。截至2020年9月,本田汽车在欧洲卖出1578辆E型轿车,在日本只卖出23辆。
一大批基于一个专用平台电动汽车产品正在研发中。去年本田汽车曾表示,新的全球电动汽车平台将于2025年前推出,并应用于比如跨界车和轿车等大型电动汽车上,主要面向美国、中国和其他市场。
在9月的北京车展上,本田汽车暗示了SUV?e:concept的新方向。这是一款即将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电池驱动跨界车。
本田汽车计划在2030年实现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二来自电动汽车,这款SUV?e:concept也是这一计划的一部分。
混合动力车在日本本土市场的高渗透率将有助于该公司的宣传攻势。
在日本,本田汽车的混合动力产品系列包括Insight、雅阁、飞度、弗利德、Vezel、Legend、奥德赛、NSX、CR-V、STEP?WGN和飞度的旅行车版本Shuttle。2019年,本田汽车在日本销售18.3万辆电动汽车,约占本土市场总销量的四分之一。
但本田汽车还希望能从合作中得到帮助。今年4月,除加快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外,它还加强与通用汽车的合作,共同开发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
根据合作协议,通用汽车将帮助本田汽车开发两款使用通用汽车即将推出的Ultium专用电池的电动汽车。本田汽车将设计这两款车的内饰和外观。
这两款车将基于通用汽车的全球电动汽车平台,并由通用汽车在北美制造。预计2024年将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开始销售。
目前尚不清楚,通用汽车的合作是否会直接取代本田汽车专用电动汽车平台的部分工作,还是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重叠工作。本田汽车针对美国市场的车型通常在日本本地被认为太大,但此次合作开启了一种有趣的可能性,即“反向进口”本田品牌的电动汽车到日本。
03.日产汽车
与雷诺共享纯电动平台
2010年推出Leaf车型时,日产汽车是电动车领域的先驱。当时,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对手屈指可数,比如雪佛兰Volt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三菱i-MiEV、特斯拉Roadster和丰田普锐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如今,第二代Leaf在日益拥挤的电动汽车市场上已经失去一席之地。几乎每家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在竞相推出电动汽车,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推出完整的电动汽车系列。
今年,随着Ariya纯电动跨界车推出,日产汽车的努力总算得到提振。Ariya基于一个全新专用纯电动平台生产,日产汽车将与雷诺集团共享这个平台。这个平台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优的驾乘感受,这部分归功于双电机的全时四驱。
日产汽车负责全球产品规划的高级副总裁Ivan?Espinosa表示,新的CMF-EV平台将使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销量更容易提振。
此外,日产汽车还将指望广受欢迎的e-Power系列混合动力技术。这种技术在日本已经部署在Note掀背车和Serena家庭货车等车型上。
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一个小型汽油发动机产生电力,进而为电机提供动力。驾驶起来就跟电动汽车类似,但该系统因加油的便利性而消除了里程焦虑。
在日本,日产汽车还销售Kicks、X-Trail跨界车、Skyline、Cima和Fuga轿车的混合动力版本。在美国,这些车型在英菲尼迪品牌旗下销售。
根据日产汽车中期商业计划,到2024年3月31日,每年在全球销售10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包括e-Power汽车。不过,到2024年年初,日产汽车将再推出4款电动汽车,雷诺集团也将推出一款电动跨界车。
日产汽车正在为日本市场的微型车开发另一个电动汽车平台。一款基于去年东京车展上展出的IMk概念车的纯电动迷你车,就是未来将推出的电动汽车之一。
为加强在电动汽车生产方面的实力,2019年日产汽车投资3.17亿美元,对位于Tochigi?的工厂进行现代化改造。这家工厂此前以生产GT-R跑车而闻名。
04.三菱汽车
指望日产汽车
三菱汽车是最早推出电动汽车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早在2009年就推出微型蛋形i-MiEV。这款车基于日本市场的汽油动力微型车i设计,在美国销售了一段时间。
此后,三菱汽车还提出其他推进电动汽车计划,但财务问题不得不使这些设想搁浅。i-MiEV从未进行过全面的重新设计,而且三菱汽车也已证实计划淘汰该车。日经新闻(Nikkei)报道称,预计将在本财年开始淘汰。
与此同时,三菱汽车一直在借助中型跨界车插电式欧蓝德PHEV盈利,但没有对该车型进行全面改造。
2019年,三菱在全球销售约9万辆插电式汽车,其中在日本销售4.8万辆。
几年前,三菱汽车在日本发生操纵燃油经济性数据丑闻,使本已陷入困境的三菱汽车几近破产。而后,日产汽车在2016年获得三菱汽车34%的控股权。当时,这种合作关系一度被宣传为是电动系统领域内的强强联合。
根据最新复兴计划,三菱汽车正在调整电气化时间表。第一步是,今年在日本推出Eclipse?Cross紧凑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跨界车。
目前该公司还没有将这款插电式车引入美国市场的计划,但三菱汽车表示,将于明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销售这款电动车。
未来两年,三菱汽车计划推出新一代欧蓝德,采用改良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插电式版本。此外,三菱汽车正与中国合作伙伴广汽集团共同开发一款面向中国市场的全新电动汽车。
在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中,三菱汽车一度被认为是率先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先锋,但其两个合作伙伴是否有兴趣使用这项技术还有待观察。
三菱汽车正考虑为日本推出一款全电动微型汽车,拟取代i-MiEV。这款车基于日产汽车正在开发的微型汽车系统开发。
05.斯巴鲁
依赖丰田汽车
斯巴鲁是躲在丰田汽车羽翼下的日本小公司之一,它计划依赖丰田汽车推出未来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技术。
斯巴鲁在全驱领域比较擅长。目前,它正在联合开发一个用于大中型汽车的纯电动平台。斯巴鲁和丰田汽车将分别在2020年代初推出一款电动跨界车。
斯巴鲁电动跨界车的主要目标市场是美国。该公司首席执行官Tomomi?Nakamura曾告诉Automotive?News,这款电动跨界车将符合加州排放标准。
但斯巴鲁对美国电动汽车的实际需求存有疑虑,美国市场占其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二左右。Nakamura?表示,斯巴鲁在美国一个月可售出1.3万辆croscrosks,其中只有300辆是混合动力车。
“对于美国市场,我们不确定电动汽车将以多快速度增长。因此,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我们的战略,以及在产品线中增加电动汽车的方式。”他说。
在崇尚混合动力的日本,斯巴鲁的表现要好得多。该公司销售电动版本森林人(Forester)、翼豹(Impreza)和XV。XV在日本当地市场被称作Crosstrek。
今年9月,斯巴鲁在日本销售了9800辆混合动力车,约占其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斯巴鲁推出的一款混合动力车将于2020年中期上市。2035年之前,斯巴鲁希望将某种形式的电气化应用到全球所有车型上。
06.马自达
指望转子引擎
马自达是另一家与丰田汽车合作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双方在资本交叉持股和电动汽车开发方面都有合作。
马自达正在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实现电气化。除纯电动外,还将在轻度混合动力和转子引擎增程序电动车领域推动。
总而言之,马自达希望所有车型在2030年实现电气化。但即使到2030年,其纯电动汽车和转子引擎增程序电动车也只占总体产品线的5%。在马自达目前产品计划中,内燃机汽车和某种形式的电气化比例持平。
马自达已经着手推出轻度混合动力汽车,该公司为日本和欧洲设计的最新款skyactive?-?x汽油发动机添加了引擎辅助技术。
马自达还有另一个平台,以适应更广泛的电气化布局。该平台首次亮相在MX-30上——2019年东京车展上展出的紧凑跨界车。
MX-30为欧洲设计了纯电动传动系统,为日本设计了轻度混合动力系统,配置一个5.1千瓦的辅助电机和一个汽油发动机。
马自达还计划重振标志性的转子引擎,作为电动汽车的增程器。马自达表示,转子引擎非常适合这项任务,因为它既紧凑,又强大,还非常安静。
外界普遍猜测转子引擎最早将于今年推出。但Nikkei?XTech的一篇报道称,该计划将推迟到2022年。
该报道援引马自达执行副总裁Kiyoshi?Fujiwara的话,称马自达主动推迟转子引擎推出,从而对转子引擎进行重新设计,使之能匹配传统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Fujiwara表示,马自达正在为较大的后轮驱动车型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装置,而转子引擎将帮助插电式技术在小型汽车领域脱颖而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半年车企业绩盘点:下滑/亏损不是重点,求生才是
中国专用汽车网“专汽之都”当前在访问量、规模、效益各方面领先的行业门户网站。中国专用汽车网汇集了各类商用车、专用车、工程机械、配件等信息及专业指导性文章资源,它确立了本站在本行业人心中的良好信誉和指导地位。中国专用汽车网注定就是专注于专用汽车、商用车领域的一面旗帜。2013年将是中国专用汽车网的品牌年,更多创新服务我们会在中国专用汽车网(专汽之都)发展的不同时期,适时推出,把中国专用汽车网(专汽之都)打造成行业第一品牌,我们不仅只有想法,我们更有把想法完美表现出来的能力!
网站栏目
1、市场频道新增加了几十万卡车、专用车、农用车、工程机械、配件、材料、设备的供应信息,并标注了部分产品的价格,会员中心除了基本的发布产品信息等功能外,增加一个公司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部门,可以填写多个****的功能。
2、产品中心除了发改委目录的公告汽车产品外,增加了发动机、变速箱、车桥、轮胎等产品资料,产品的详细页增加了询价留言的功能,询介留言信息将自动发送给相关的会员后台,并及时通过邮箱、短信通知到会员,使会员可以及时联系客户。
3、资讯栏目除了提供最新商用车、专用车及配件行业动态,产品新闻,技术资料等,增加了更多车友关注的东西,路况、交通和行车相关的内容及时更新,会员中心也增加了促销活动、会员新闻两个新闻栏目,会员可以及时将促销信息、公司新闻发布到本站,优秀的内容可以推荐,新闻内容方面加重了“企业新闻”、“人物访谈”栏目的份量,让更多的企业、企业家可以更好的展示自己。
4、频道、视频频道加强了跟新闻资讯的链接,更多精彩视频可以在新闻中直接展示。
5、专用车论坛,正式更名为卡车论坛,论坛不再局限专用车,为商用车、卡车、专用车车友提供一个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6、2013年将会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峰值期,中国专用汽车网已开发出苹果、安卓、Win8三种客户端,中国专用汽车网会员、用户可随时随地利用3G上网查询、发布及管理信息,用户、司机行车途中也可以通过3G网络上传照片、视频,及时把行车途中遇到各种事件及时发到网站共享,互相交流,寻求帮助。
7、 “专汽之都”杂志,从32开升级主16开,内容更多,档次更高,发行量更大,内部刊物,免费赠阅。
8、采购招标频道全面上线,每天提供最新的商用车、专用车、工程机械行业内的招标采购信息供会员免费查看。
9、公告查询由以前的单纯的汽车公告查询增加了燃油、环保、免征等公告查询功能。
10、物流信息、二手车交易、车辆按揭、保险代理四项增值服务也全面启动。
吉利欲收购力帆汽车 专家:看中其资本市场运作价值
疫情对车市的影响终于有了具体的量化,那就是上半年各大车企的财务数据。近日,随着国内外各大上市车企上半年的财务情况的相继披露,今年上半年各汽车公司和集团的运行情况已经明了。可以想象,在疫情的影响中,销售停摆、工厂停工,企业研发投入不断,但收入明显降低,这将对企业的财务数据造成多大的影响。
记得有车企高层说过,当车市淘汰一半之后,真正残酷的竞争才开始。或许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就是一个新的开端,它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所有车企、行业从业者都处在漩涡中。
没有一片无辜的雪花
根据国内已经披露财务数据的15家上市车企来看,营收、利润同比下滑已经见怪不怪,比如车市巨头上汽营收下滑了24.6%,自主巨头吉利汽车营收下滑了22.58%。是的,在车市下行、转型和疫情等诸多因素叠加之下,龙头企业也遭受严峻的压力。当然还有一些弱势品牌如北汽蓝谷、力帆和众泰等车企形势更加严峻,营收出现了同比7成左右的下滑。
毫无疑问,营收下降厉害的车企,销量自然受影响是最大的,毕竟作为车企,营收最主要的来源还是在于汽车销售上。所以也能看到比如北汽蓝谷(14,700,辆,-77.44%)、海马(6529辆,-54.74%)、力帆(1527辆,-93.06%)、众泰(1417辆,-97.78%)等车企,其在销量的同比下滑上也领先于行业。
不过也有数家车企比较幸运,在市场和行业跌跌不休的大环境下,还能稳定住增长,实属不易。比如东风集团股份,虽然销量上出现了16%左右的下滑,但是因为商用车市场的火爆,以及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等日系车企逆势增长,东风集团股份在今年上半年稳住了营收的增长,并出现了罕见4.39%的增长。
另外一家增长的乘用车企是长安汽车,上半年以9.73%的营收增幅领先上市车企。毫无疑问,长安的增长与销量的高增有莫大的关系,虽然上半年长安汽车的增幅仅有1.33%,但放在两位数下跌的市场大盘中,也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据。
分析来看,长安之所以如此亮眼,主要与过去两年是长安汽车的蛰伏期有关,低基数的同期对比不仅是自主品牌表现低迷,就连长安最大的合资公司长安福特的市场表现也不佳。好在今年,长安自主品牌在PLUS车型的推动下实现了销量的高增长,同时长安福特也逐步走向复苏的轨道,销量开始回暖,推动着长安汽车整体向好。
而另外两家营收、销量增长的企业是福田汽车和江铃汽车,前者上半年汽车销量增幅高达17.6%,后者增幅为3.33%。这两家商乘并举的汽车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中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契机,那就是救护车订单,这让这两家专用车制造销售公司获得了不错的账面成绩。
力帆/众泰还能撑多久?
如果说营收和销量是市场最直接的反馈,那么净利润就与企业的能力有直接关系了。从今年上半年15家上市汽车的净利润来看,下滑自然是大多数,而且净利润的跌幅基本上远远高于营收和销量的下滑情况,当然也有不少车企出现亏损的现象。利润下降背后,不仅是疫情对销售的影响,还有来自市场竞争和淘汰的压力,以及新四化转型的投入。
比如上汽集团的净利润下跌4成左右,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基本上成为集团最大的拖累,领跌主流车企,特别是上汽通用五菱,其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6个亿。还有如东风和广汽集团,虽然营收和销量跌幅不高,甚至东风集团还增长了,但其净利润跌幅超过腰斩水平。
利润惨烈的不仅如此,看看力帆、江淮、众泰、北汽蓝谷等,上述几家车企的上半年净利润为负,即出现亏损情况,力帆亏损近26亿元,同比暴跌173.99%,陷入被吉利抄底的谜团中;北汽蓝谷出现18.63亿元的亏损,同比跌幅高达2814.98%,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销量暴跌、以及新品牌ARCFOX的大力投入;众泰出现了10.34亿的亏损,同比下跌256.08%,旗下的君马、大迈等品牌已经从市场消失,今年以来乘联会中有关众泰汽车的销量已经缺失。
另外海马和江淮也出现1个多亿元的亏损,同比暴跌2倍左右,前者通过卖房和变卖资产自救,后者深度绑定大众汽车,期待获得新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江淮汽车的新产品已经逐步转向思皓品牌,这也意味着,未来JAC的乘用车将逐步成为江淮汽车的弃子,未来思皓品牌可能才是江淮乘用车的主流。
当然,即便市场如此糟糕,也有车企在净利润上出现同比增长的大好喜讯。是的,这其中就有上文提到的两家企业,一家是江铃汽车,净利润增幅高达252.98%;另一家是长安汽车,净利润增长高达216%。
不难理解,前者因为救护车和商用车的订单,一直都处于不错的发展状态。而长安汽车就有点投机取巧了,翻看其年报也不难发现,受益大部分来自对于宁德时代的投资受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出现20多亿的亏损,这对长安来说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状态。
不过依靠投资受益最厉害的当属于华晨中国,今年上半年,华晨中国的营收近为14.5亿元,销量还出现腰斩,但是其净利润却高达40.45亿元,同比增长25.24%。在豪华车市场的疯涨中,华晨继续抱紧宝马的大腿。可是对华晨来说时间也不久了,随着外资股比的开放,宝马当然不愿意与人多分一块蛋糕。
“亏”中寻机
其实不仅是中国市场车企的表现困难,全球跨国车企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比中国车企更为糟糕。营收自然不用说,除了特斯拉营收同比在增长外,所有车企的营收都呈现2-3成左右的下滑,利润方面更是严峻许多。比如雷诺集团,上半年净利润亏损高达73亿欧元,同比暴跌462.05%,还有戴姆勒的亏损也高达19亿欧元,同比暴跌348.6%。
汽车巨头大众集团上半年亏损了12亿欧元,同比下跌117.46%。另外美国车企通用、福特分别亏损4.64亿、8.76亿美元,跌幅也都保持在1倍以上。唯有宝马、现代汽车、PSA集团、沃尔沃汽车以及特斯拉净利润为正,除了特斯拉保持利润增长外,上述几家车企的净利润都同比腰斩以上。
虽然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不错,但是从日系车发布了财年季度数据来看,降和亏也都是极为正常的现象。2020财年第一季度(4-6月)丰田汽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74%,降至1,588亿日元,为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丰田实现营业收入4.6007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0%;营业利润亏损139亿日元,同比减少98%。
而本田汽车第一财季营收2.12万亿日元,同比下降46.9%。经营亏损1,136.9亿日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524亿日元。归母净亏损808.7亿日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723亿日元。日产汽车亦是如此,2020财年第一财季(4~6月),日产汽车全球销量大跌48%,营收遭遇腰斩,当季净亏损约2,856亿日元,这是日产汽车11年来首次在第一财季中出现亏损。
亏损之中,各大车企都在寻求新的生机,缩减预算,节省开支,开源节流。比如宝马已经启动一项紧缩计划,并宣布将裁员6000人并将3.4万名员工调整为短时工作制,而戴姆勒更为厉害,裁员扩大至3万人;奥迪则计划到2025年裁员9500人。
当然在钱包收缩的情况下,汽车集团们深知钱要花在刀刃上,特殊时期更要注重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资本配置选择。毫无疑问,新四化是他们选择All?in的领域,其中电动化、智能化这两大趋势必定是最花钱的领域,特别是ABB,都在今年上半年宣布了对新能源产品和电池领域进行投资。
营收利润虽然只是一个指标,但背后体现出来的企业的财力和抗风险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对车企和行业来讲,上半年的情况已成定局,销量、营收、利润下滑早已不是新闻,最关键的是如何在下半年残酷的竞争中追回来。
那么问题来了,在下半年,各大车企们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去弥合上半年的亏空?或者说出现新一轮的兼并收购潮?相信疫情肆虐过的车市,将会出现更多我们不曾遇见的故事。
文/杜余鑫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成都20日正式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吗?
吉利成为力帆重整意向投资人。10月9日,*ST?力帆(601777)发布了关于招募重整投资人的进展公告。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投资将作为意向重整投资人,参与力帆股份的重整工作。
公告内容显示,2020年9月14日,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以联合体身份,按招募公告的规定向管理人提交了意向重整投资人报名材料。
据吉利方面介绍,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是吉利科技集团下属企业,吉利科技集团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投资、运营双轮驱动的大型产业集团,是跨界科技生态领域的产业投资商与运营商。
吉利与两江新区也有过多次互动合作。今年以来,吉利控股集团的盛宝(中国)金融科技项目、吉利高端新能源整车(重庆)生产基地项目、吉利科技智能换电站陆续落地两江新区。
对于投资收购力帆的意义,吉利方面表示,目前没有可披露的信息,一切按照相关程序进行。
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表示,力帆基本失去造血能力了,需要引入外部力量。这一次也是由政府层面来牵头,完成力帆的重组。在乘用车层面的协同效应确实不大。从力帆现有情况看,上市壳资源、生产基地及资质、金融牌照等等资源,吉利汽车需求性不是很高。这一次主要是由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为主体来参与力帆重组,并且采用与国资基金联合体的模式进行参与。之所以未在港股吉利汽车下,?是在吉利控股下面再打造另一个上市融资平台,将部分科技、商用车等资产装入进去。
从吉利方面来说,力帆现在债务风险、法律风险都非常高,其接手力帆需要相应的风险回报。如果完成重组,预计吉利控股将充分整合力帆在重庆的地块,以及上市壳资源、生产基地及资质、金融牌照等等资源。未来吉利控股有望利用重组力帆的契机,在汽车金融,科技出行等领域,与重庆市及两江新区展开合作。
力帆汽车失去造血能力
2003年力帆集团收购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成立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在重庆建设汽车生产基地。重庆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地,也因此力帆汽车在产业配套上和地方政策上享受红利。力帆汽车由于品牌力不足,随着市场消费升级的趋势,力帆传统动力汽车逐渐失去市场盈利能力。新能源汽车成为了目前汽车行业的主流,力帆汽车在战略上没有果断进入。同时由于缺乏在新能源技术上的积累,也未见资金的大量投入,力帆汽车的转型并未见效。
今年1-6月,力帆累计销售传统乘用车978辆,同比下降95.29%,销售新能源汽车549辆,同比下降56.32%。
据力帆股份2020年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仅为15.8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69.42%,净利润为-25.95亿元,同比大跌173.99%。总资产约为169.6亿,净资产仅剩1.06亿人民币,同比大跌96.12%,负债高达167.7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高达98.87%。
同时,据力帆汽车公布的《关于累计涉及诉讼(仲裁)事项的公告》显示,力帆还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其中,截至2020年6月18日,公司(含子公司)近12个月内涉及诉讼(仲裁)事项的金额合计人民币29.06亿元。
吉利看中力帆资本市场运营价值
早在今年6月,就有吉利收购力帆汽车的消息传出,但当时吉利汽车方面予以否认。
吉利控股新闻发言人杨学良亦在微博强调“没有此事”。
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认为,吉利收购力帆应该是基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力帆是上市公司,壳资源可以为吉利在资本市场运作带来便利性;二是布局西南市场,从吉利目前的工厂布局来看,其工厂主要位于东部和北部,收购力帆可以实现更全面的布局。
9月28日,上交所召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2020年第83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吉利汽车获得了通过。
吉利汽车将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
吉利汽车招股书披露,其本次科创板上市,将打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有利于吉利进一步多元化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公司资金实力,补充公司未来布局“新四化”等战略发展所需资金。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ST力帆上市公司壳资源有助于吉利回归A股市场融到更多资金。对吉利来说,多一个上市公司壳资源也可以将其他业务放入其中,更方便进行资本运作。
此外,力帆汽车在重庆建设汽车生产基地,地处西南,重庆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地,力帆汽车在产业配套上和地方政策上享受红利。
公开资料显示,若吉利汽车成功接盘力帆汽车,其还将获得*ST力帆在重庆当地的鸳鸯地块,此块地目前价值100亿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固态电池样车下线,3年后市场化,新能源车能安全不自燃了吗?
据报道,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成都市20日起正式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据介绍,成都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正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率快速增加。目前,成都已成为全国汽车保有量第二城、私家车保有量第一城。根据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消息,凡悬挂新能源汽车号牌的车辆,可享受在成都市域内出行不受尾号限行限制、纯电动城市物流配送车入城不受限等通行、停车等优惠政策。
根据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规定,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3类。
对办理注册登记的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可在购车前查看汽车生产企业出具的《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是否标注有新能源汽车;对办理注册登记的进口新能源汽车,可查看《进口机动车辆随车检验单》是否标注有新能源汽车。
对已注册的新能源汽车,公安交管部门将比对工信部相关目录,对确定为新能源汽车的车主进行一对一的手机短信、微信的方式告知提示,车主也可通过成都市车管服务热线962122查询。
亿欧周点评丨车企驰援武汉疫情超5亿元;特斯拉再盈利
新能源产业心心念念多年的固态电池技术,终于走向现实。
近日,一辆搭载固态电池系统的纯电动样车在北汽新能源完成调试,顺利下线。这是国内首次公开的可行驶的固态电池样车,它的下线也意味着固态电池技术在产业化的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较于当前主流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的结构,固态电池其实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用固态或半固态电解质,替代了液态的电解液。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后,既能提升电压平台从而拔高能量密度上限;又因不易燃烧、不产气等特点,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电池安全性。
基于以上优势,固态电池一直是下一代锂电技术的焦点。目前固态电池所面临的主要瓶颈是固态电解质的导电率、内阻、界面阻抗及相容性等。因此,现阶段各大企业的研发重点是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无机固体电解质的设计及制备技术,固/固界面构筑及稳定化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电池生产工艺及专用设备的研究,来实现产品的量产。
近年来,丰田、日产雷诺、通用、北汽、上汽等国内外主流车企,开始加紧固态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布局;另一方面,清陶能源、万向一二三、LG化学、麻省固能等电池企业也开始筹备建设固态电池产工厂,其中不乏已经投产的固态电池产线。
除北汽固态电池量产车下线外,今年3月,哪吒 汽车 已发布了一款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车型—哪吒U。据合众 汽车 方面透露,哪吒U计划于10月份申报工信部公告,年底前量产500台。
显然,在新能源领域,一场基于固态电池的卡位战悄然拉开。按照国内领先的全固态电池开发商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博士的预计,三年内固态电池将在乘用车领域替代性使用,即一款车以采用液态电池方案正向开发,固态电池版本对其中部分功能进行替换;三年后,基于固态电池的正向开发车型将真正走向市场,发挥固态电池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的特点。
根据《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动力电池的发展规划:202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瓦时每千克);2025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203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
按照现有的三元和石墨作为正负极活性材料所组成的液态锂离子动力电池,重量能量密度极限约为280Wh/kg左右。即便引入硅基合金替代纯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后,能量密度的上限也只能达到300-350Wh/kg。这也意味着想要达到400Wh/kg,甚至突破更高的能量密度壁垒,锂电技术革新势在必行。
事实上,近年来声势浩大的新型电池技术不在少数,富锂锰基、高电压尖晶石、无钴电池、四元电池等概念层出不穷,但始终雷声大雨点小,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并驾齐驱的电池技术格局,始终没有改变。
对此,李峥的解释是,“受限于当前电解液的电压平台以及安全性,很多诸如富锂锰基、高电压尖晶石等性能突出的锂电新材料,无法发挥高比能优势,使得锂电技术革新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同时,李峥还指出,高电压平台的固态电解质的应用,或许能打开新材料的“枷锁”。
因为固态电解质其实只是电池电解质部分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对其正负极材料则没有限制,因此理论上,固态电池有千万种类型,它既可以是三元锂电池,也可以是磷酸铁锂电池。
此外,由于固态电解质高安全、高电压的特点,使得诸多新型电池材料更容易得到有效应用。一旦固态电池真正具备商业化条件,基于固态电池的诸多锂电新材料应用将接踵而至,届时,锂电技术革新或将迎来质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泓博士也指出,固态电解质是一种通用型策略,一旦开发成功,再搭配不同的正负极材料,能满足消费类电子、无人机、动力储能、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诸多领域的需求。
因此,与其将固态电池看成一种新型电池产品,不如将其当作某种解锁电池材料性能上限的技术手段,这正是业内对固态电池技术寄予厚望的原因所在。与此同时,固态电解质带来的安全性质变,是当前新能源产业迫切需要的。
自新能源 汽车 问世以来,安全焦虑就始终萦绕在每个新能源车企心头,其中最大的痛点来自于电动 汽车 自燃。电动车自燃的原因不外乎锂电池发生内部发生短路后热管理失控,其中易燃性的电解液发挥着“重要作用”,固态电解质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易燃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电池热失控。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形成固态电解质的途径有很多种,但并非所有的固态电解质都不易燃烧。李泓就明确表示,“我们最近发表了一些文章,论证了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固态电池的一种)优良的热稳定性,但是否每一种固态电解质都意味着热稳定,还有待具体的研究数据。”
总体来看,固态电池被寄予厚望的原因主要是其可作为电池技术革新的基础策略,同时具备高安全性。但具体到每一款固态电池,则需要大量细致的研发,确保其性能和热稳定性。
尽管固态电池有着种种优势,但其产业化的进展并不顺利。2017年,以菲斯克、丰田等车企为主,大肆吹鼓自身固态电池技术,但其量产车型落地时间却一推再推,由此可见固态电池极高的开发难度。
近日,丰田 汽车 公司动力总成部门执行副总裁兼电池部门总经理凯塔·凯塔(Keiji Kaita)在接受《 汽车 新闻》采访时表示,原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推出其固态电池供电的原型车,被推迟至2021年。不过,丰田仍有望在2025年前完成电动 汽车 固态电池的生产。
2025年,或许是一个固态电池在 汽车 领域产业化的分水岭。根据宝马、丰田、奔驰、通用及各初创企业最新的宣传,固态电池落地时间基本锁定在2025年前后。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泓博士表示, 车企敢于开发固态电池 汽车 的前提是,固态电池产能至少达到1Gwh,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完整的供应链成型、工艺体系成熟、产能建设足够,以及足够的路试时间, 2024年会是一个相对乐观的半固态电池大规模应用时间节点,至于全固态,可能要到2030年。
相对而言,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的预测,则更为激进些,“目前,固态电池已经在消费电子等领域实现了量产应用,三年内固态电池将在乘用车领域替代性使用,三年后(新车开发时间大概3年),将会有真正基于固态电池正向研发的车辆面向消费者。”
按照李峥的描述,去年开始,清陶能源已经开始和几家主流的主机厂做测试样车。同时,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内肯定有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电动 汽车 面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刚刚完成E+轮融资的清陶能源,其位于宜春的固态电池量产线已经正式投产,产能1Gwh,已满足李泓博士判断的车型研发前提。宜春固态电池工厂将面向乘用车动力市场,并留下了足够的扩产空间。
除清陶能源能源外,辉能 科技 1GWh固态电池产线预计明年开始量产,星盈 科技 2GWh 的全固态锂电池生产线预计2024年投产。随着电池企业固态电池产线逐渐投产,其在 汽车 领域商业化的脚步将越来越快。(责编/杨佩谦)
[?亿欧导读?]?一周汽车出行行业事件汇总:①交通管制会否扩大至全国?国家卫健委:会根据疫情需要不断调整;②特斯拉2019Q4营收73.8亿美元,上海超级工厂暂时关闭;③意欲扩展新能源业务,博格华纳33亿美元收购德尔福……作者丨曾乐
编辑丨杨雅茹
大事件
交通管制会否扩大至全国?国家卫健委:会根据疫情需要不断调整
1月2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为遏制疫情蔓延,交通管制会否扩大至全国”时,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表示,交通管理是措施的一方面,采取的措施会根据疫情形势的需要不断调整,且这些调整都是依法依规的。截至目前,全国多地已下发紧急通知,暂时停运市区公交、城乡公交、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等业务。
另据证券时报报道,1月30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春耕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已经暂停运输服务的地区,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科学研判疫情防控的形势和运输服务保障的需要,统筹研究科学调整优化相关措施,一旦具备条件,要及时组织相关经营者恢复运输服务。
周点评: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看,“交通管制”后,能够有效疏导人流,疫情扩散势头有望得到遏制,流行强度会减弱,流行高峰也会延迟,为下一阶段实施更有效防控争取了一定时间。
抗疫大战中的车企:驰援武汉疫情防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30日19:30,共有40余家汽车企业捐款现金及物资累计达5.4亿元。此前,吉利、东风、宝马、奔驰、上汽、广汽、一汽、捷豹路虎、通用、中汽、比亚迪、现代、长城、奇瑞等十余家主机厂,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哪吒汽车,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零部件企业米其林、玲珑轮胎、博世中国、东风专用零部件,汽车养护品牌途虎养车,汽车经销商永达集团等,自发捐款捐物,支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其中,?吉利控股集团携手李书福公益基金会,设立2亿元新型肺炎疫情专项基金,用于疫情严重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扩增基金规模。1月27日,东风汽车集团携旗下企业第二次追加2600万元捐款,累计捐款捐物超4000万元。
周点评:疫情突袭全国,汽车行业内企业多措并举,积极伸出援手,更凸显了企业担当与社会责任感。各界每多贡献一份力量,提供多一份保障,攻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便多一缕曙光。众志成城,定能共克时艰。
汽车公司
特斯拉2019Q4营收73.8亿美元,上海超级工厂暂时关闭
1月30日,特斯拉公布了2019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特斯拉2019Q4营收为7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72.3亿美元增长2%。其中,特斯拉2019Q4净利润为1.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1亿美元下滑37.1%;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4亿美元下滑25%,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
在Q4业绩的支撑下,特斯拉2019年全年营收达到2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5%;虽然全年亏损8.6亿美元,但同比收窄11.7%,亏损态势得到一定遏制。截至1月29日收盘,特斯拉股票涨幅2.49%,报收580.99美元/股。盘后股价一度上涨11.62%,首次突破“600美元”大关,达648.50美元/股。
此外,在高管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特斯拉表示,由于担心感染冠状病毒,特斯拉已决定暂时关闭上海超级工厂,此举或将推迟国产Model?3的生产与交付。
周点评:随着产能顺利爬坡,特斯拉或正实现逆势崛起。不过,尽管特斯拉Q4财报数据趋好,但其距离实现全面盈利还有一段波折之路要走。特斯拉除了要面对全球车市的动荡,其重金押注的中国市场在2020年开局也不太顺利。
(制表人/亿欧分析员?王瑞)
牵手宁德时代,特斯拉在华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
1月30日,特斯拉公布2019年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特斯拉Q4营收利润均超预期,股价也随之大涨。在随后的财报会议上,马斯克宣布,宁德时代将成为其新的合作伙伴,而具体的合作细节将在4月的“电池日”中进一步透露。
特斯拉和宁德时代此次携手,在许多人看来并不意外。早在去年3月,彭博社就曾发布消息称,特斯拉有意向采购宁德时代的电池。但随后宁德时代发布公告澄清,表示尚未与特斯拉达成合作意向。
周点评:作为电动车最主要的成本之一,采用国产电池之后,国产Model?3的价格预计还有继续下探的空间。而特斯拉牵手宁德时代,标志着中国的供应链厂商正式打入特斯拉核心产业链。随着特斯拉今年在中国的全面爆发,产业链上还会诞生多少“宁德时代”值得关注。
意欲扩展新能源业务,博格华纳33亿美元收购德尔福
美国时间1月28日,路透社消息称,美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博格华纳(BorgWarner?Inc.)以3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28.90亿元)收购英国零部件企业德尔福科技(Delphi?Technologies?Plc),旨在继续开拓正在增长中的混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业务。
此外,该报道称,德尔福股东每股持有的股份将获得0.4534股博格华纳股票,相当于博格华纳以每股17.39美元收购德尔福科技股票,该笔收购交易的股权交易价值约为15亿美元(约合104.05亿元)。
周点评:?事实上,自2015年起,通过连续收购,博格华纳对电动汽车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均进行了深入布局。随着汽车电气化趋势加剧,汽车动力零部件公司也在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拓展自身业务,试图在变革中巩固自身市场地位。
挖角大众集团,雷诺任命德梅奥为新任CEO
1月29日,雷诺任命大众汽车集团(Volkswagen?Group)旗下西雅特(Seat)品牌的前负责人卢卡·德·梅奥(Luca?de?Meo)为新任首席执行官。雷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现年52岁的德梅奥将于7月1日上任。
据Automotive?News报道,德梅奥的职业生涯正是始于雷诺。在雷诺工作5年后,他转到丰田汽车欧洲公司(Toyota?Motor?Europe),担任雅力士小型车和雷克萨斯品牌的产品经理。2002年,德梅奥加盟菲亚特克莱斯勒,直至执掌菲亚特品牌。2009年,他加入大众集团,先后负责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的营销与销售工作。
周点评:雷诺的“救火队长”终于上线。通过这次的管理层重组,雷诺希望摆脱戈恩时代的影响,为一年的动荡画上句号。不过,面对来自雷诺的重重考验,这位新任CEO,能否使雷诺“起死回生”?
(卢卡·德·梅奥/bloomberg)
戴姆勒计划今年量产5万台奔驰EQC纯电动SUV
1月30日,据路透社报道,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戴姆勒表示,该公司2020年的奔驰EQC纯电动车生产计划尚未修改,计划今年生产5万台奔驰EQC纯电动车。目前,戴姆勒在全球共有两个工厂生产奔驰EQC纯电动车,包括德国不莱梅工厂和北京奔驰顺义工厂。
在电动化领域,奔驰计划到2020年底,推出5款纯电动车型和20多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预计届时纯电动车型销量将占其总销量的15%至25%。此外,奔驰希望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规模,计划在2030年占公司总销售额的50%以上。奔驰预计,到2025年,其在欧洲超过40%的车型为纯电动汽车或混动汽车。
周点评:奔驰EQC是戴姆勒旗下首款纯电动SUV,也是其电动化后的首款车型,对于其在电动化转型的戴姆勒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身陷盈利预警、巨额罚款、官司缠身风波的戴姆勒,显然需要“电动化”来讲更多新故事。
为避数亿欧元罚款,沃尔沃激进押注“混动汽车”
1月28日,据彭博社消息,沃尔沃将加大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赌注,提升其在欧洲销量的占比达25%。其CEO汉肯·塞缪尔森(Hakan?Samuelsson)此前宣布,到2025年,沃尔沃所有在售汽车中一半为纯电动汽车,一半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周点评:欧盟减排重任刻不容缓,车企不得不费尽心思应对排放标准。2019年,沃尔沃混动车型仅占欧洲销量的10%,约4.6万台。这一目标的设定,看似是沃尔沃对推动新能源战略的激进举措,实则是其为避免因违反欧盟2020年排放规则产生罚款的无奈之举。
捷豹路虎2019年第三财季利润达3.18亿英镑,中国市场业绩复苏
1月31日,捷豹路虎汽车公布了第三财季业绩报告。财报显示,捷豹路虎在该财季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达到64亿英镑(约合人民币581亿元);实现税前利润3.18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8.9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第三财季中,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24.3%。
周点评:受全球汽车市场以及英国脱欧影响,捷豹路虎的经营状况此前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捷豹路虎业绩的下跌直接影响了其母公司塔塔集团的营收情况。而中国是捷豹路虎全球重要的市场。得益于主力车型销量的提振,在中国市场的回暖,捷豹路虎重回业绩增长轨道。
转让宝沃汽车股份后,2019年福田汽车预盈36000万元
1月26日消息,福田汽车发布了2019年年度业绩预盈公告。公告显示,福田汽车预计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6000万元左右,而去年同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57458?万元。福田汽车在公告中表示,2019年年度业绩预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转让北京宝沃汽车67%股份,转让后北京宝沃汽车将不再纳入合并范围,使得业绩同比大幅减亏。
周点评:福田汽车曾被誉为“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但近年来的持续亏损让福田“跌落神坛”。福田汽车转让款遭遇拖欠,更是让其“甩掉”宝沃这一“包袱”的过程一波三折。目前,宝沃汽车正引进战略投资者,预计将对归还公司借款起到促进作用。
美国初创电动车企Rivian将为福特、林肯打造高端纯电动SUV
1月26日消息,美国初创电动车企Rivian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R.J.?Scaringe在接受外媒采访时透露,将在其工厂中生产打造福特或林肯品牌的电动SUV。此前,据路透社报道,福特将利用对Rivian的投资为其林肯品牌生产电动SUV?。林肯将使用RivianR1S?SUV中使用的“滑板”底盘,据悉该项目的内部代号为“U787”。有报道表示,林肯电动SUV将于2021或2022年上市,计划在此期间推出一款小型电动跨界车,并在2023年推出一款更大的车型。
周点评:仅2019年一年里,Rivian便获得了4笔融资,金额总计达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包括福特汽车、亚马逊、汽车服务巨头Cox等投资者。值得注意的是,在这4笔融资中,有7亿美元来自亚马逊、5亿美元来自福特汽车。尽管Rivian正在走一条与特斯拉完全不同的商业路线。但Rivian的到来,仍有机会影响整个电动汽车产业的格局。
(Rivian?RS1/Rivian官网)
科技公司
继武汉之后,滴滴出行暂停全国多地区部分业务运营
1月27日,滴滴出行在滴滴车主App中发布了《滴滴出行暂停部分地区部分业务运营》的通知。滴滴方面称,“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应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求,滴滴出行暂停部分城市的部分业务,未提及地区(城市/区县)、业务线、订单类型暂不受影响,恢复时间以当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通告为准。”
其中,滴滴所提及的地区分别为:福州连江县、福州福清市、山东滨州市、河南信阳市、江苏徐州市邳州、四川广安市邻水县、浙江台州市、湖北鄂州市、云南昭通鲁甸县、陕西西安市、陕西汉中市等。在这些地区中,滴滴暂停了其网约车、代驾运营等业务。
周点评:自武汉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后,滴滴出行先后暂停了武汉及全国多个地区部分业务运营。与此同时,全国多地已下发紧急通知,暂时停运市区公交、城乡公交、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等业务。
(制表人/亿欧分析员?曾乐?)
Lyft宣布业务重组,IPO以来将首次裁员
1月30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共享出行平台公司Lyft表示,该公司正在进行业务重组,涉及Lyft市场营销和企业销售部门,这将导致约90人受到裁员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裁员是Lyft自2019年3月份上市以来的首次裁员。自Lyft上市后,其股票在交易的第二天便跌破发行价,截至目前,该公司的股价与其发行价相比,跌超30%。
周点评:一个残酷的现实正摆在Lyft面前,尽管Lyft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但却处于持续亏损的窘境之中。共享出行的商业模式抛弃了传统出租车公司的重资产,只作为撮合方收取佣金。但在美国,Lyft依旧要为司机支付大量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出租车公司无异。
传Uber和DoorDash曾考虑合并,但谈判最终破裂
2月1日,据新浪科技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打车服务公司Uber和食品派送初创企业DoorDash曾在去年探讨合并的可能性,但最终没有达成协议。上述知情人士称,当时软银集团敦促Uber与DoorDash讨论潜在的合并交易。不过,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尽管双方的谈判最终以破裂告终,但这两家公司并未排除重启谈判的可能性。
周点评:自2009年成立起,Uber已连续十年亏损。打车是Uber的主营业务,与此同时,“乘客增速放缓”却也成为Uber长期面临的问题,而这也被外界视为Uber财务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Uber实现合并重组也并非没有可能。
投融资
大众卡车部门Traton出价29亿美元收购美国商用车Navistar
1月31日,据路透社报道,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卡车部门Traton表示,已提出以35美元/股,共约2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商用车龙头Navistar股份。受此影响,Navistar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大涨50%。Traton方面表示,其报价取决于能否与Navistar达成收购协议。
早在2016年,大众汽车以2.5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Navistar最初16.6%的股份。彼时,大众方面便表示,有兴趣收购Navistar的剩余股份。
周点评:大众汽车投资Navistar,显示是大众试图在美国商用车辆市场中巩固自身地位、提升影响力。于Navistar而言,大众的到来扩充了其现金流运营。双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不过,大众的投资也有一定风险,数据显示,Navistar如今在美国商务重型汽车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已开始萎缩。
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欲转型,470亿元收购威伯科
1月25日消息,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以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5.5亿元)收购威伯科的交易已获得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批准。此前,2019年3月,采埃孚已宣布完成达成该收购案。对威伯科的收购,是采埃孚前任CEO斯特凡·索默一系列激进扩张计划的一部分。
公开资料显示,采埃孚以变速箱和传动系统为主要业务,在全球有超过120个生产基地、6个研发中心。据悉,采埃孚与威伯科合并后,将成为一家全球性商用车技术集成系统供应商,合并后的销售总额将达到约400亿欧元,有望跻身全球零部件排行榜前三位。
周点评:采埃孚曾表示,计划投资超1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3.4亿元)用于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业务。完成收购后,采埃孚得以完善整个商用车技术组合,提供解决方案使汽车具备“行动”能力。这样一来,也使得感知、决策和控制形成闭环,从而进一步实现自动驾驶落地。
编辑:杨雅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关于“专用汽车新闻”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专用汽车新闻”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